阅读新闻

武当山金银币鉴赏:丹墙翠瓦望玲珑

[日期:2010-07-05] 来源:  作者: [字体: ]
新闻来源:中国金币网 作者:江南客

  说到武当山,必然想到它雄伟奇丽的山色,必然想到隐于山色之中的古建筑群,必然想到古建筑群折射出的历史文化内涵。山与天奇,建筑与岁月共存,历史文化内涵厚积千年,用一个“大”字形容,方方面面囊括其中,恰如其分。 
  如此之旖旎的武当山,如此之壮观的武当山,如此之丰厚的武当山,浓缩于“武当山古建筑群”银币的尺幅寸缣,居然不失其神,不失其韵,不失其名山风采,反映出设计者设计理念的精巧与独到,也反映出设计者设计水平的高超与娴熟。 
  虽然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但武当山还是主体。作为大自然馈赠于人类永世千秋的瑰宝,武当山的主体,又是“万山来朝”之天柱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这就是武当山。“千嶂雾深银作海,九霄云净玉为关”,这就是武当山。“门裂双岩容马度,天开一径许人通”,这就是武当山。置身天柱峰顶,天在眼前,地在深处,山高谷深,溪涧纵横。那一刻,尘世间爱与恨,愁与苦,烦与恼,悲与伤,如浮云,从身边一飘而过。“武当山古建筑群”银币之上,配角身份的武当山,一分为三。居于中者,雄浑而峻险,有“镇”天下之威。右者绵延伸展,沟壑跌宕,为“实”之厚重。左者凌耸九霄,峰峦起伏,为“远”之辽阔。远者,中者,近者,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印象,三者巧妙揉和,显示出武当山的巍然与博大。而环武当山的浮云,如流动的飘带,寥寥数笔,看似不经意地点缀,却点出武当山“神”之晴,“韵”之晴,不愧为大手笔。


 
 

  “武当山古建筑群”为中国现代金银币中的“世界遗产”系列,“古建筑群”无可厚非是当然主角。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眼中,“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武当山古建筑群,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4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处宫殿遗址,另外还有200余庵堂祠庙。其宫观,多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则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岩庙自成体系,占峰踞险,隐于迭峦幽壑。古建筑群以天柱峰太和宫为中心,依山形,顺水脉,融生态,疏密有致,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武当山古建筑群”银币,既保持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原貌,又选择远、中、近3个突破点,重点渲染。立于天柱峰之巔的太和宫,淡淡一点影子,突出山峰之高,突出建筑之雄;建于小莲峰的古铜殿细致刻划,到点带面,筑在悬崖峭壁的紫禁城,环山而行,烘托出武当山古建筑群建筑艺术与建筑美学的完美。 
  但,“武当山古建筑群”银币设计更大的成功,在于设计者对表现对象的深透理解。“非真武不足当之”,对这样一座道教名山,对道教名山上的这些建筑奇观,如果单一追求形式,脱离其深厚的历史渊源,脱离其丰富的文化色彩,那么设计出来的图稿,无疑是苍白的,单薄的,经不起时间推敲的。从一定意义上,山就是山,它是静止的,原生态的,而依附武当山而建的建筑,则因其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而奇异而光鲜。设计者把握到了这一点,不动声色将山体与建筑揉为一体,让我们在银币的尺幅之上,读到了武当山古建筑群背后更深的文化内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那些版本的连环画具有收藏价值
下一篇:武当山金银币鉴赏:从道教文化中寻找美感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