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芳
我国收藏可谓历史悠久,像藏石之风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开始主要在上层社会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中流行。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玩石、藏石之风逐渐遍及全国,异彩纷呈的观赏石和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内蒙古巴林石、昌化鸡血石等中国四大名石也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许多文化界、收藏界、企业界等各行各业中也出现了很多爱石、赏石和藏石的行家。大凡藏家都经历过酸甜苦辣的滋味,亦如人生一样。性格迥异的人会出现不同的收藏心态:一看到好东西就疯狂购买不惜千金的;只要买到一次假货上了一回当就沮丧得不敢再碰的;东西买回后品玩得炉火纯青的;在玩和收的过程中得到无数人生智慧的……。
我平常也喜爱收藏一些根雕石雕之类的东西,由于这些爱好学习了不少的收藏知识,从中也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我会在研究每一件藏品的时候深入思考和剖析它的内在价值、人文价值,达到对自己心智上的修练,通过自己的收藏和汲取别人的收藏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收藏的心得,一个从收藏爱好者成为“大收藏家”的人一般来说大致会经历五种境界,也就是从对一件东西一个物品的选择-放手-超越-转化-无物,越是到后面的境界越是不被物所牵累,越是被堪称为“大家”。而这五种境界与人生的境界竟然非常的相似。
收藏的第一个境界:选择。茫茫艺术品海洋中如何凭借自己灵敏的嗅觉,在大浪淘沙中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猎物其实考验着每一位藏家的素质和能力。好的藏家首先要具备以下几种素质:冷静的心态、准确无误的判断、开阔的视野、不露声色的表情和不厌其烦的耐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运气。我开始收藏的时候就不知该选择怎样的东西,因为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如何在在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世界里找到最好最符合自己气质的东西,自己心中一定要有数,要懂得选择,开始只有选择一至两样的东西来玩玩,慢慢的积累经验后发现艺术其实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时才可以去尝试品玩其它的东西。想想做人也是如此,只有懂得选择才有人生目标。
收藏的第二个境界:放手。世界上一些大的收藏家从来不会是只收不放,收藏之道最重要的在于一呼一吸。不懂得放,也就不懂得收。只有收放自如,才会生机勃勃。光收不放如同蓄水不流,流水不腐清且远,这是一个常理,合适的流动是必要的,人不应该被物所拘泥。在适当的时机放手这种境界体现了一个收藏者的大智慧,我似乎已过了这种境界,因为现在不像前些年,不是太好的东西我是绝不会心动的,而且我还成功的把以前买的紫砂壶换回自己想要的一个根雕,这就是佛教里说的“有舍才有得”,人生也一样,越懂得舍越是会得到更多。
收藏的第三个境界:超越。“当圣火第一次点燃是希望在跟随,当终点已不再永久是心灵在体会,不在乎等待几多轮回,不在乎欢笑伴着泪水……”,收藏的道路如同《超越梦想》这首歌词写的:痛苦伴随着欢乐,不断超越,永无止境。其实收藏与做人是一样的,真正的超越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自己与自己的超越,不断去超越自己的梦想。当收藏爱好达到这样的一个境界时已经是达到“玩家”的水平了,这是一种大智慧的人生。
收藏的第四个境界:转化。就算你手中有再多的东西那又怎样?与大自然相比也不过是很有限的一小部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所以时刻都要告诉自己这只不过是一种物品,有时只有将物化为你所想要的物品候才能将之化为无限的力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无与有的转化。想想看,如果有一天全球可口可乐的工厂都倒闭的时候,只要可口可乐这个牌子一息尚存,它依然可以从容崛起;学会再多的武功套路也是有限的,在真正的武功高手眼中只有东邪西毒这样的绝世高手。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清光绪年间一个叫“聚宝斋”的古玩商店程老板用自己整整一个商店的货品换了一块其貌不扬的海青石回家,行话里叫做“赌石”,被业内人士当做笑话来传,儿子也不理解父亲的做法,可就是这样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剖开后却是世间罕见的墨晶石,墨晶有明目养眼的神奇功效,他将晶石割成十六副眼睛片,被京城的古玩界巨贾以五万多块大洋的天价买走,获得了原先四个商店物品的价值。从此聚宝斋的生意越做越大,在收藏界的眼中程老板是一个敢于冒险的大行家,因为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为自己赢回一生的财富。所以不必费尽心机血本无归的去收藏市场上大家觉得很好很贵的石头,当你收藏到别人没有而只有你手中才有、独一无二的好石时,你才是真正的藏家。做人也一样,只有懂得转变观点创新观念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脚下的路越来越宽,也才能做到真正的自己。
收藏的第五个境界:无物。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空”和“无”。手中无物,心中无物。这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境界,只有像张伯驹、邵松年这样的大收藏家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看繁花落尽,唯有书香永存,而书香永存的必要条件是看繁花落尽。收藏的最高境界就是将绚丽归于平淡的境界,心静如水,坐看云起,能达到此境界的百年一遇,也将是我之毕生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