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大陆可口可乐“收藏第一人”沈祖尧
“在可口可乐收藏界中,中国的可口可乐收藏只能属于晚辈。”
来过2010上海世博会可口可乐快乐工坊的细心游客都会发现,在进入场馆的“发现快乐”展示厅,陈列着一些精美别致的可口可乐收藏品,有电话机、古董台灯、电吉他等等,这13件收藏品均出自一位在可口可乐公司工作了20多年的老员工——沈祖尧先生的私人收藏。
“快乐工坊里成列的藏品还不到我全部可乐收藏的十分之一。”沈先生的可口可乐收藏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一次剪彩仪式中,沈祖尧在总裁的胸前看到别有一只可口可乐的徽章,喜爱之情顿生,萌发了收集可口可乐物件的念头。
可口可乐,作为一家问世120年的世界第一品牌饮料公司,在各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包装上都有着浓厚的可口可乐企业文化特征。“收藏明天”是至理名言,一种新产品的问世,一项世界性的大型活动,如世界杯、奥运会、世博会相应的产品就会成为收藏的对象。在国外,收藏这样的物品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收藏活动。
美国是最早兴起收集可口可乐物件的国家,也是最大的可口可乐玻璃瓶和周边物品收藏者的乐园;欧洲是最大的可口可乐易拉罐的收藏者集中地。而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大陆,可口可乐收藏还只是草创未就。2003年,在公司帮助下,已经有15年可乐收藏史的沈祖尧在北京创立了“可口可乐中国收藏俱乐部”。现在在全国各大城市和地区都有分支机构。
“其实,我最珍贵的藏品并不是可口可乐的物件,而是奥运火炬。”2004年,奥运会圣火在北京传递,沈祖尧作为全中国可口可乐公司员工的代表,成为了148名火炬手中的第47号。“那是我50年人生中最荣耀的时刻。”对于公司给予自己的这份光荣,沈祖尧充满了感激:“所以,当世博会快乐工坊需要我的可乐藏品拿去展示时,我一口答应,因为快乐需要分享,这也正是我们可口可乐的企业文化的精髓。”
走过半个世纪人生的沈祖尧先生,在可口可乐收藏过程中,付出了时间、金钱、精力和心血,获得的是藏丰和心理的满足,不仅如此,还更加蒂固了对可口可乐的归属感:“我的人生梦想是,退休以后能在我们可口可乐位于紫竹的中国总部开辟一个Café Bar,并且由我来经营,用我的可乐藏品装饰这个空间,是属于我和可口可乐的共同纪念,不可割舍的情谊。”
收藏可口可乐,是对一种品牌产品的收藏,也是一种文化的收藏。传递快乐、分享快乐,正是像沈祖尧这样的可乐人,在世博会可口可乐快乐工坊想要向世人展示一种精神:充分感悟制造快乐的源泉,与朋友或家人共同分享快乐,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 袁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