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2011年版关公邮票与历史不符

[日期:2013-02-19]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3年02月19日   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本报讯 (实习记者 苏鑫波)2月17日,太原市民李先生向本报反映,中国邮政于2011年发行的2枚《关公》特种邮票:“千里单骑”与“夜读春秋”存在诸多与历史不符的问题。18日,记者采访了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褚鸿运和太原市集邮协会副会长蔡恒宏,他们认为,关公邮票是对关公形象的艺术再创造,不可能完全符合历史真实。

  李先生指出关公邮票的几点疑问:一、“夜读春秋”中关公坐姿不符历史事实,应该席地而坐或跪坐,不应该有凳子;二、“夜读春秋”中,关公手拿竹简,这是错误的,应该阅读丝绸类卷轴的书籍;三、两张邮票上关公所穿的衣服年代有问题,不符合当时的生活习惯;四、“千里单骑”中,关公不应该手拿大刀。根据《三国志》描述以及按照当时的历史事实,关羽没有大刀这种武器,手拿大刀的造型是在后世才逐渐形成的。

  褚鸿运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家。他认为,关公坐姿确实不对,椅、凳的出现在隋代以后,在此之前人们都是坐在地上。关公使用竹简看书可能性不大,尽管当时的纸张还没有广泛使用,但按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书籍应该是布帛类的。而关公手拿大刀也不符合历史,关公手拿大刀这种造型出现在明清时期,是人们对关公逐渐神化后形成的。但褚鸿运认为,千百年来,关公手拿大刀的英勇高大形象已深入人心,如今人们很难认同关公两千年前的实际形象,这一点可以不必追究。

  蔡恒宏说:“2011年版的关公邮票是从民间年画演绎过来的,是对关公形象的艺术创造。”蔡恒宏认为,邮票里的关公形象已经在民间得到人们的认可,是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体现的是人们心中关公的完美形象,不能以历史考据的方式去对待。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书法山水画首现美国邮票
下一篇:邮票上的童年记忆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