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齐白石的篆刻好在哪

[日期:2013-04-14]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3年04月14日     金羊网-新快报

大匠之门
 大匠之门
 寂寞之道
 寂寞之道
 悔乌堂
 悔乌堂
齐白石
齐白石

  刘新惠(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许多人熟悉齐白石是从他的绘画开始的,但齐老自己却说:他的印比画更好!这是为什么呢?

  客观地说,如果齐白石只是一位单纯的绘画者,他不可能,也没有理由成为大师齐白石。可以说齐白石的篆刻是齐白石绘画的基石,没有齐白石篆刻的成就,齐白石的绘画就没有艺术的支撑点。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齐白石27岁开始学画,但齐白石最早制印的年龄更早。在27岁以前,齐白石就已经开始对篆刻的研习与创作了。这一观点,我从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的白石印展中的白石早年制印专柜中不难找到答案。齐白石早年是木匠,其腕力大,手头准,分寸感极强,这为后来的齐氏印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齐白石的印风是与其书风一脉相承,互相发展的。

  再次,齐白石的印才是透视白石艺术构思、创作、成就最理想的窗口。我们看白石老人的印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快”。许多重复单调的文字,在白石老人看来,恰恰是其标新立异的良机。

  1994年,我曾拜访启功先生,启先生对我说:白石老人刻印很有趣儿。他把石头抵在桌子边上,拿起石头近看看,远看看,先刻横,再刻竖,最后将笔画的连接处用刀尖收拾收拾就得了……启先生说得简单,但我却认为,白石老人制印构思时间一定不短,他是运筹帷幄,下刀如风。

  看齐白石的印,不难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以刀代笔,以书法做印法。齐老的篆书取法高古,在制印中,白石老人充分发挥了书法的长处,直接了当,沉着痛快。

  二、布白以书法虚实为印法黑白。在这一点上,最微妙,也最难体会。但这也是理解篆刻之美的关键。三、特别是红白以外那些“看不到”的地方,但能量巨大。以“寂寞之道”(白文),白石(朱文)印为例,即可体会到不刻之刻的妙用。

  四、红白反差巨大,这给他的绘画构图平添了极大的,非金石家所不能为的金石味。而这种味道不是调出来的,而是本能天然地从白石的内心迸发出来的。

  五、刀法简单,构图精妙,不加思索,巧与拙相得益彰。白石印的线条,一面光洁,一面粗糙,好像是侧锋用笔一样,全以真刀出刀。

  六、在字与字,字与边的处理上大胆而别具匠心,借边、损边、去边、细边、粗边,方寸之地,充满智慧。

  七、一般不用质地特别细密的印材,大部分以青田为主,寿山为辅。青田石最大的特点是石脆而受刀,其刀刻效果与白石书法感觉最相称,所以我们看白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国湘潭人也”,“草木未必无情”等等都是以青田老料为之。

  (摘自雅昌网,有删改)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手卷册页收藏升值空间大
下一篇:国际拍卖大鳄内地竞技成业内焦点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