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世界最古老电影”之称的皮影正日益受到海内外藏家的关注。日前,笔者的一位好友到新疆乌鲁木齐出差,空闲之余到古玩市场去逛了一圈,偶然看到一古玩商店铺内挂着几幅皮影,无论造型还是雕刻都相当动人和精彩,当他得知店主还有未整理的一包皮影后,他决定将它们全部买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他以500元如愿地收入囊中,带回家后,朝夕把玩,兴奋不已。经过数周整理和发现,这包皮影共有近百个人头像,数十套各类古装衣服,还有若干个生肖以及家具。当他将皮影装入镜框后,又引起了家人的极大兴趣和称赞。据他研究,这套皮影有一定年限,尽管残缺不全,但数量十分可观,所有人物服饰都是宋代的。因而极有可能是一部宋代的戏。今天他已经被这精彩绝伦的皮影迷上了。
日前,有关皮影的资料比较少,皮影究竟起源于何时也无从查找。据说,在宋代皮影戏已是相当繁荣,有咏影戏诗写道:“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明清时期,皮影戏相当兴旺,尤其是清代皮影戏遍及中国。不过各地叫法不一,广东称之为“纸影戏子”,四川称之为“灯影戏”,陕西称之为“影戏”和“影子戏”,河南称之为“驴子戏”,福建称之为“抽皮猴”,河北称之为“滦州影”……
据有关记载,13世纪中叶,元代军队远征波斯、阿拉伯地区和欧洲,将皮影传到了中东地区。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也撒下中华皮影的种子。可以说,中国是皮影的故乡。它是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台、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中尤以陕西和山西最为著名。“文革”以前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皮影演出,80年代以后,随着影视的普及,皮影渐渐退出了演出舞台,今天,人们已很难看到皮影戏。
皮影的材质有纸、驴皮、牛皮、猪皮、羊皮等,绝大多数艺人喜欢用驴皮制作,主要是驴皮透明度很高,薄且皮整。其他材质就差一点。
皮影的颜色基本是固定的,主要为黑、红、黄、绿,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皮影艺术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要到市场上去寻找皮影已相当困难,尤其是成套的皮影需要机遇。在上海豫园皮影标价都是很高的,造型一般的单个皮影要价在千元,至于明清时期的皮影更是难见踪影。目前,品相好的明清时期皮影价格一般每张在上千元,若是出自名家之手,价格更高。据各类媒体透露,一套清朝时期的《西游记》皮影价格近10万元。不过,现在市场上经常亮相的大多为仿古皮影,价格不高,一般在几十元一张,这类皮影收藏价值不高,但观赏价值还是有的。
由于皮影艺术在我国还处于抢救阶段,故它的收藏前景十分广阔,究其理由有四:
首先,中国皮影艺术已引起海外高度关注和兴趣,世界上许多国家设有专门的研究院和博物馆,其中德国吕贝克木偶博物馆就收藏了大量中国皮影。
其次,皮影造型独特,刀法细腻精湛,色彩丽而不艳,极具艺术观赏价值。
再次,老皮影(指解放以前)存量已不多,各地市场已难见踪影,尤其是成套的皮影十分罕见。
第四,皮影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即使要仿老皮影难度也相当大。以驴皮为例,一般要经泡、刮、铲等工序,泡制成半透明的皮子,再经打磨、摹画、雕刻、着色、上胶、封色、熨缀、装订工序方能完成。所以,工序很多,制作复杂。
从上可以看出,皮影既可观赏,又可收藏,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