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邮集题目的个性
骆庆明
关于专题邮集的题目,早就有不少集邮的名家进行过论述,说起来可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题目要体现出对作品的综合(概括),题目与贴片上的内容必须相适应。题目就相当于人的眼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这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讨论热点。
当二十多年前,专题集邮在中国刚起步的时候,题目也如邮集一样平淡无奇,而且很多邮集的题目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充满了政治色彩。如《光辉的历程》、《伟大的祖国》、《神州揽胜》等,随着专题集邮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专题集邮的队伍不断壮大,集邮的水平也不断提高,集邮者们逐渐地认识到这类选题的局限性,现在,这类的题目已经很少出现在省级、国家级的邮展之中。人们选择的范围更加宽广,动物中的昆虫、蝴蝶、马、牛、羊、鹰、蜜蜂等,植物中的兰花、竹子、玫瑰等,科技中的原子、电力、石油、煤炭、医学等,体育中的足球、自行车运动、奥运会、冰雪运动等选题的邮集都已经先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尽管我国现有的专题邮集的选题非常丰富,但是,从题目的本身来看,近几年来,不少邮集的题目出现雷同,而且似乎卷起一股 “简洁”的旋风,你看《水》多似洪水泛滥,《马》多如万马奔腾,同样还有多部《石油》、《汽车》、《足球》等等,无论是国内的集邮宣传媒体,还是评审员,对简洁的题目推崇有加,对于由一、两个字组成的题目尤为赞赏,认为简单、直接、明了,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理解,尤其是要翻译成外语的时候不会造成麻烦。但我却认为,过于强调简洁,往往会使邮集的题目缺乏个性。当你一口气看完5部《水》邮集的时候,仿佛就象一口气喝完5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如果能对题目作适当的调整,改为《生命之水》、《喝水》、《水即生命》等,将会使邮集各具特色。《会飞的花朵-蝴蝶》要比《蝴蝶》更富有诗情画意,《足尖的旋律》比起《芭蕾舞》更富动感、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魂归何处-人类的墓葬文化》给人深沉的思考,让人忘却《坟墓》的阴森。题目的长短不应该成为衡量题目好坏的标准,只要合理,就不应该排斥某些较长的题目。
有人根据《FIP竞赛性邮展规则暨邮集制作指南》中的某些条文,认为题目不应该进行修饰,理由之一是专题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对纲要贴片作出了要求:纲要贴片由全部基本的“节”组成;原则上,更小的和更详细的小标题只标示在具体的贴片上。纲要不能用文学的描写,或像一般的介绍性陈述来代替 (2003年版71页) 。这里似乎要告诉人们,纲要页不能采用文学性描写,要有一个全面而又有章有节的目录。正因为题目是纲要中的一部分,于是,不少人也理解为题目也不能采用文学性描写,尽量地简单。还记得曾有人评论,张巍巍的《六足四翼飞翔于天地之间》很难翻译成英语,而且字数太多,倒不如直接用《蝴蝶》;李近朱的《贝多芬之魂》翻译成英语后,外国人对“魂”字难以理解,很多人都认为《贝多芬》的题目更好。正是这些人所共知的例子,加上不少老师们反复的宣教,使国内很多的集邮者对简单的题目更加情有独钟,近年的全国邮展中,专题邮集的题目不超过3个字就占了80%以上,由此也可见一斑。
就我个人的理解,“纲要不能用文学的描写,或像一般的介绍性陈述来代替”这句话的翻译与理解是值得商榷的。但作为一个专题集邮者,是很难接受这一不近人情的“规则”。集邮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它不应该排斥文学性,邮集是集邮的重要成果之一,适当增加文学性可令邮集增色不少,无论把文学性用在题目还是前言上,都不应该给予否定。当我们看到扑面而来的都是简单的题目时,是否感到有点乏味?尽管简单的题目存在着一些优点,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假如每一部邮集的题目都平平淡淡,不加修饰,就难以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某些邮集的题目采用了文学性的描述,就能使邮集更加吸引人,更富有个性。
由于语言的差异,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外国人所写下的“纲要不能用文学的描写”呢?此句话的原文是“The plan cannot be replaced by a literary description or by a generic introductory statement”,如果把这句英语翻译过来,可能是“纲要不能被文学描写和一般的介绍性陈述来代替”更恰当一些。这里所说的“一般的介绍性陈述”就是指前言。整句话的意思大概是:专题展品必须有一个能够包含全部章节的计划页,不可以用一段文学描写或者一段导言来代替计划。这里所指的纲要似乎主要讲的还是邮集应该有一个较详细清晰的目录,而对题目并没有作太多的要求(尽管题目属于纲要的一部分),也没有对“文学性”给予否定。我把这句外文理解为这样,只是凭个人的一点体会,并不敢说一定正确,毕竟原文就只有那么短短的一句。也许别的集邮专家还会有更多的高见,盼能指点一二。
给题目增加一定的文学色彩具有不少好处,适当的修饰语或者一个恰如其分的小标题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能使邮集范围缩窄,使邮集不至于泛泛而谈。如《生命之水》,应该把侧重点放在水对人体重要的作用、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等方面描述。《马-从驯化到野化》,把“马”这个大的题目,缩小为从驯化到野化,这是避免邮集撞车的最好办法。其次,能增加邮集的文化内涵,增强其趣味性,有巧妙的修饰语,总比平淡无奇的题目要吸引人。如一部世界闻名的邮集《我可以介绍自己吗?我的名字叫汽车》,无论是邮集的内容,还是邮集的题目,都是那么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这么长的题目,恐怕国内很多集邮者都不敢使用,就算用了,也会遭到不少人的非议,几乎众口一词的“简洁”,使多少本来极具创意的题目变得平庸,以至国内的邮集题目不外乎是《汽车》或《汽车的自述》之类,完全没有个性与美感。目前,国内的集邮界流行着一种通病,就是过于迷信某些集邮专家的观点,盲目地听从;同时,对《FIP竞赛性邮展规则指南》奉若神明,尽管有人能对规则倒背如流,但却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规则的精髓。我们要遵守邮展规则,但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活学活用。
在2004西班牙世界邮展的专题邮集中,获得金奖及以上邮集的题目大多极具个性。尽管邮集的题材可能很普通,但题目却与众不同,而且大多不是由简单的一两个字组成,如大金奖的《轨道上的世界》,还有获得金奖的《鸟类:如何识别它们?》、《如果你想成为我的门徒……修道士生活:他的过去和未来》、《美国印第安人的生活和节庆》、《红十字会的历史与职责》、《欧洲的血泪和伤口》、《哺乳类和鸟类的濒危和灭绝》、《幸运之轮-自行车运动入门》、《1914-1918,民族的疯狂》、《土地耕种:从原始农业到现在》、《马-从牺牲者到人类的伙伴》、《太阳的赞美诗》、《为了运动的荣誉-顾拜旦的继承人(1925-1944)》等,简短的题目只占少数一部分。由此可见,外国人理解“纲要不能用文学的描写”,显然与我们的理解完全不同。适当地给题目增加修饰语或者小标题,不但没有影响这些邮集在世界邮展上的得分,反而有助于他们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个性,把平常的选题变得充满魅力。每每看到外国一些高水平的专题邮集,看到别国的邮集题目长而不冗,总是盼望我国的专题题目也能这样百花齐放。我们的专题集邮,要想赶上西方集邮强国的水平,不但要在邮品的收集方面下一点工夫,还要更灵活地学习、运用规则。
因此,我认为集邮者要选择具有个性的题目,集邮者固然可以选用简洁而又富有趣味、能一下子吸引人的题目,但不能盲目地追求简单,适当的修饰语有时也能为你的邮集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