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红火民间收藏“藏”虚火 新华网

[日期:2007-03-14]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收藏如今已成为许多百姓文化和经济投资的一个新热点。然而,民间收藏的日益兴盛,却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私下盲目收藏,致使赝品充斥;缺乏有公信力的收藏鉴定咨询机构,欺诈活动屡屡发生;导致文物资源紧缺,价格飞涨;诱发文物盗挖、走私等犯罪活动……

    如何规范和正确引导民间收藏热?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们就此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西泠印社对金石篆刻的鉴赏水平是国内顶级的。它下属的拍卖公司举办艺术品拍卖会,总是人满为患。

    艺术品拍卖连年井喷 收藏大户浮出水面

    生活富裕后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以及艺术品拍卖引发的对艺术品价值的重新认识,使得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全国各类收藏活动空前活跃。就浙江而言,全省11个地区已先后建立了20多个收藏协会,仅登记人员已超过5000余人,并正在迅速发展之中。邮票热、磁卡热、书画热、文物展销热、艺术品拍卖热……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藏热潮,收藏已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

    近几年来,浙江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出现了井喷趋势。近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浙江共举办文物艺术品拍卖会22起,上拍总数6704件。2002年仍为22场,但上拍艺术品数量却上升到了7570件。2003年,拍卖会场次猛增50%,上拍总数超过12000件。到2004年,拍卖场次继续攀升,上拍总数突破20000件。而到2005年,则共举办拍卖会70场,上拍总数近40000件大关,五年增加了近六倍。

    随着收藏队伍的不断扩大,一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家,逐渐成为收藏大户,并已具有相当规模。一些收藏家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公开展示、出版,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或者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得到常年展示,创办民营博物馆的愿望十分强烈。2004年,浙江省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家有宝藏”——浙江民间收藏珍品大展,是近年来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中参观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展览之一。浙江绍兴博物馆、杭州历史博物馆、慈溪博物馆也先后举办了民间收藏品展览,嘉兴博物馆还专门开辟了专门陈列室,常年供当地收藏协会使用,展览会员藏品。2006年上半年,浙江省博物馆又举办了 “瓷典-徐龙珍藏历代名瓷展”,这些藏品均为民间收藏家慈溪徐龙集团董事长徐其明所藏,大多是花巨资从境外拍卖市场竞买所得,质量之高,前所罕有。

在杭州某些茶馆,不少漂亮的摆设本身就是年代悠久的文物。

在今年1月举行的浙江省首届大型民间藏品鉴真会上,许多收藏爱好者捧来了自己的精心收藏。


  赝品充斥、欺诈严重…… 红火收藏引发多重“副作用”

    然而红火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民间收藏者不为人知的辛酸泪。去年,包括西泠印社、浙江博物馆等文物和收藏界的权威机构相继推出了一些便民的公益鉴宝活动,一时间人满为患。位于杭州西湖白堤的浙江博物馆,去年举办了一次公益鉴宝活动,结果闻讯前来的持宝人把半条白堤围得水泄不通。但送来鉴定的“宝物”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新仿古工艺品,收藏者大呼上当。“这一现象恰好反映了目前社会收藏热的盲目性。”

    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说,收藏者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和专业知识,私下盲目收藏,致使赝品充斥,欺诈活动屡屡发生,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文物的盗挖、走私等犯罪活动。

    她说,长期以来国家在法律政策上对文物买卖一直严格控制,于是一些收藏者千方百计回避有关管理部门监督,私下交易,甚至违法私下收购出土文物。而文物艺术品真伪优劣的鉴别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一般收藏者难以分辨,这给不法分子制假贩假提供了可趁之机,假冒伪劣的赝品纷纷出笼,更在无形之中给盗掘地下文物的犯罪分子提供了销赃的渠道。

    来自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浙江各地公安机关立案查处有关文物的案件中,假文物诈骗案就占一半以上。涉嫌非法盗掘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的案件,每年也有多起发生。

    收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蕴藏着巨大的投资价值,因此对收藏产生了不可遏制的强大推动力。收藏爱好者的队伍由此迅速庞大。人大代表赵林中说,民间收藏者的介入和文物贩子的刻意抬价,使得有较高收藏价值的中高档文物和艺术品严重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由于受体制的限制,国有文物博物馆的征集经费每年十分有限,在庞大的民间游资的对比下,更加显得杯水车薪。这使得具备专业文物鉴定、鉴赏和保护功能的国有文物部门,在征集文物的时候越来越困难。

    一方面是民间收藏队伍的日益壮大,一方面却是权威鉴定机构和鉴定专家的“青黄不接”。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鉴定收藏研究室主任童衍方表示,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文物的鉴定师。它对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经验阅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物艺术品鉴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不同专家研究的程度、角度、及其审美理想、感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之目前缺乏有效的科技鉴定手段,因此多数鉴定大师唯有靠经验和阅历来判断文物的价值和品质。”

    他批评说,各地民间虽建立了不少的鉴定咨询机构,但由于而且民间鉴定机构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又往往牵涉到其经济利益,使其鉴定结论难保其客观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更难产生公信力。而相对具有权威性的正规国家文物艺术品管理、鉴定、研究部门和相关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限于法规、内部规章、人手、经费等诸多因素,也难以适应和满足民间收藏的鉴定需求。这导致民间收藏是非重重。

    一些人大代表认为,虽然民间收藏的兴盛为我们文物藏品的收集和回流带来了积极意义,但一些藏品流失民间也导致了诸如保存不利等问题的出现。周晓光代表说,她所在的浙江金华地区,有不少人家中收藏了不少藏品。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懂得如何保养和维护,导致一些藏品严重受损。目前,一些实力雄厚的民间收藏家也曾尝试开设民办博物馆。但由于场地、资金、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大多数民营博物馆规模很小,对藏品仅仅只停留在收藏、陈列的低水平,无法做较好的系统整理和研究,运行情况也不甚理想,多数处于内部开放性质或半停半开状态,也无法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合理引导趋利避害 促使民间收藏走上健康正轨

    为此,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们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地完善与细化有关法律法规。“文物保护法和实施条例中对国有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的有关条款都比较严格和明确,但对民间收藏或民办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其保护管理条款却比较缺乏。”赵林中代表说。

    来自浙江宁波的傅企平代表则认为,以目前国家各级地方有关管理、执法机构十分有限的队伍和力量,要全面、切实有效地管理好庞大的民间收藏行为,确实有很大难度。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协作,建立一支由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联合起来的相对固定和专门的管理队伍,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整顿规范文物艺术品流通市场,保护合法的买卖和收藏,严厉打击盗掘和贩卖、收购、收藏出土文物,和文物艺术品有意制假、卖假、欺诈等非法行为,营造一个良好、诚信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氛围。

    周晓光代表则认为,民间收藏的规范,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相互监督,自我制约。建立相关行业协会,如收藏家协会、文物艺术品经营协会等,充分发挥民间团体、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监督收藏者和相关从业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依法收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此外,浙江省政协委员此前递交浙江省政协的一份提案也呼吁,要依靠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开展有关收藏专业知识的展示、演讲、培训,提高民间收藏者自身的道德思想、文化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支持和鼓励正规的专业部门内部的学术研究、讨论、培训社会化,逐步向社会开放。对民间收藏者在专业上进行正确引导,培养正确的收藏理念和良好的法治意识,避免民间收藏的盲目性、非理性。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民间收藏和民办博物馆资源,制订相关政策,引导扶持民办博物馆的创建。充分利用和发挥民间收藏和民办博物馆的的优势、力量和长处,与国有收藏机构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国有和民间收藏资源社会共享的机制。(完)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央视《鉴宝》做错了文章
下一篇:标志性奥运藏品金银奥运卡登陆蓉城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