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收藏】一件“雍正五彩”辨伪

[日期:2007-03-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来源:大洋新闻

  珐琅彩碟原来不是珐琅,而是五彩!近日,有读者“陶瓷发烧友”写信询问自己藏有的珐琅彩碟(口直径15.5cm;高7.8cm;底直径7.2cm)是否真品,有无收藏价值。广州艺拍瓷器部经理沈贵经过对照片的鉴定作初步判断:这个所谓的珐琅彩碟其实是“五彩龙凤纹碗”,而且与真品对比后可发现是新仿之作。

  
  网友的“五彩龙凤纹碗”

  从图片判断,这件“珐琅彩碟”混合了五彩与粉彩的特征,因为图案上更倾向于五彩,整体五彩特征比例比较大,可暂将其归类为“五彩”。“五彩龙凤纹碗”自康熙初创图案,之后成为清代历代皇帝大婚所使用的主要宫廷摆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其特殊地位,做工精美极致,但因为五彩容易磨损而难以保存。如果至今保存完美的实属难得,市场价格甚高。如能保存到现在很难得。


清雍正五彩龙凤纹碗真品

  图片中的 “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是今年夏季拍卖会上的拍品,以40万元成交。如果该碗是康熙年代制造的,价格很可能达到50万元左右。五彩器物因为亮丽而一直受到收藏爱好者们的追捧,是不可多得的名贵品种。除了官窑器物外,一些康熙民间的器物有精美画面,与同期的青花可以媲美。

  不过,一般混合五彩和粉彩的器物比较少,再将该件彩碟与今年夏季拍卖会上的拍品“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对比,可发现多处错漏,据判断应该为赝品。

五彩瓷始起源于明宣德甚至更早的时候,具有明朗、鲜亮、绚丽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迄今是景德镇制瓷的精华,并被称为“古彩”。雍正时期的五彩使用粉彩彩绘,具有立体效果,以及受当时欣赏风尚的影响,这一工艺本身相应发生变化,变浓艳为淡雅,情调柔和,图案纹饰取材多是人物,由繁而简,稀疏清秀,突出主题,极为雍容典雅,官窑五彩胎骨洁白坚致,修胎规整,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

  珐琅是一种玻璃质,加入各种金属氧化物后烧制会呈现不同颜色。珐琅在明初永乐时传入中国,当时用于铜器,以景泰时的宝石蓝色最好,故称景泰蓝。珐琅彩烧成的器物由于彩料较厚,花纹凸起,富有立体感。装饰花纹主要是花卉,画面瑰丽,华美绝伦,为宫廷御器,皇宫独享。产量不多,传世品更少,向来被视为稀世珍宝。

  破绽一:器型

  “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器型给人整洁、伶俐的感觉,非常秀气;而“彩碟”器型笨拙随意。

  

  破绽二:纹饰

  “彩碟”上的图案潦草,细节处皆漫不经心;龙的神态和龙爪都草率而成,没有体现出清朝龙纹的特点。而“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画工精细,线条流畅,龙头威武,龙爪有力。

  破绽四:胎骨

  “彩碟”的胎骨粗糙,而“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胎骨细腻、光洁。

 
新仿品

 
真品

  破绽五:款

  “清雍正的五彩龙凤纹碗”的款识标准化,而“彩碟”的款无论是样式或颜色都没有严格的标准。

  破绽三:釉

  “彩碟”釉色轻浮、颜色不正;而真正的五彩颜色亮丽,如对比2件器物的红色部分就可以明显看出差别。
原帖来自于网易社区:http://club.163.com/viewArticleByWWW.m?boardId=archaedogy&articleId=archaedogy_10f4deb246d224c_0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宝
下一篇:【收藏】1933年50元券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