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4月13日专电(记者李丽静)河南省禹州市在日前进行的文化资源普查工作中,在该市浅井乡张地村发现濒临失传的民间细吹表演技艺。
据史料记载,我国民间吹打乐始于秦汉。专家将民间吹打乐分为粗吹和细吹两种类型。粗吹乐器有唢呐、笙、管、大鼓、大锣、大镲,多用于民间喜庆节日、社火伴奏等。细吹主要指佛道音乐,这是民间的室内轻音乐,吹管乐器主要是笙管,打击乐器除小件锣鼓、叮哨等,又加进一些佛道专有乐器,如钟磬木鱼、简板等,声音清幽超脱。
据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禹州市浅井乡张地村细吹队十分活跃,但目前细吹演奏在禹州、许昌乃至河南全省已难觅踪影。由于演奏人员逐渐年老,演奏乐器年久失修,仅靠老艺人们自发保护和传承十分困难。
据悉,目前河南省禹州市已将民间细吹表演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逐级上报进行抢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