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七种老票证成收藏投资热门

[日期:2007-05-09]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 [字体: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退出历史舞台 7种老票证逐渐成收藏热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曾经神通广大主宰百姓生活的小小票证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纸片并没有彻底退出人们的视线。

    由于带有时代、历史价值,存世较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过普遍影响,小小的票证摇身一变,正在以收藏品的身份继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些老票证除了让人怀旧外,更让人真切地体会到现在生活的甜蜜。

    一些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还总结出了7种老票证,作为投资和收藏热门。

    关键词 收藏

    仅40%票证被民间收藏

    “那个时候什么东西都缺,分给各家的票证恨不得每个月都不够用,根本剩不下来。”北京档案馆社教处处长韩京生介绍说,“计划供应”时期,票证具有“限期使用、过期作废”的特征,因此能够“幸存”的老票证少之又少。

    特别是票证本身体积小、纸质轻薄,容易损毁,如今能够留存下来的较完整且成套的票证更是极为稀罕。

    据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北京商品票证在种类和数量上居全国之首,但目前民间能收藏到的票证也仅有40%左右。

    关键词 升值

    可能卖到数万元的高价

    在众多票证中,粮票、布票以其品种丰富、规格多样成为收藏爱好者热衷的票证。如今,粮票更是与邮票、钱币齐名,并称“收藏三骄子”。

    据统计,北京票证存在的40年里,共印制发行各类粮油票6000多个版本,面额总计上千亿市斤,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额都可谓全国之最。

    业内人士预测, 随着时间流逝,粮票还会有更大的升值潜力。若能收齐一套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粮票,可能卖到数万元的高价。此外,发行品种繁多、设计图案精致丰富的布票因存世量稀少,也受到票证收藏者的青睐。

    但老票证的身价大多数不是很高,按照稀缺程度一般从几角、几元到几十元、 上百元不等。

    关键词 淘货

    档案馆办展览四处淘换

    “从目前来看,可以说没有谁能将北京所有的票证收集齐全的。”回忆起10年前筹办票证展览的情景,韩京生说,很多珍贵的老票证就连档案馆也没有。尽管各单位、区县档案馆和热心市民纷纷“解囊相助”,可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展览的需要。

    考虑到民间收藏家手里可能有很多珍贵的旧票证,工作人员还特意到报国寺等文物市场去淘换。“赶到那里时,我们看到很多收藏家把自己的东西摊在地上,蹲在边上边说边比划。我们也边溜达边看,还真找到十几枚不错的票证,价格也不贵。”工作人员回忆说。

    工作人员介绍,展览中使用的北京出的第一套票证——面粉购买券、大麦面票等珍贵票证都是收藏家无偿提供使用的。

    关键词 造假

    烟熏茶泡搅浑收藏市场

    老票证在收藏界逐渐占有一席之地,一些不法分子也纷至沓来,用伪造票、臆造票搅浑收藏市场。为了使造假的早期票证看上去年代久远、历经沧桑,他们想出各种做旧高招,例如用烟熏、用茶水泡,甚至用食油、酱油制造各种油迹污渍假象,使油票、酱油票等看上去更真实。

    此外,不法分子还有意编造一些奇怪的票证名目,蒙骗经验不足的收藏爱好者。

    不过,这些假票证往往图案模糊、色彩暗淡或套色不准,纸质也显得硬挺,没有韧性。有些还散发着浓烈的油墨味。

    7种老票证成收藏热门

  ①特殊时期票 这类票往往时代印迹鲜明,如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备战备荒时期、“文革”时期等的票(例如语录票)。

    此外,北京在特定时间增发的特供票证也值得一藏。这种票证一年一票,年年不同,价值也高于一般的常见票证 (例如每年在节日期间发放给市民的节日补助油票,俗称“灯笼票”)。


    ②两头票 即既抓首发票和收尾票,又抓面额最大票和最小票。以粮票为例,由于1953年印制的第一套几乎绝迹,能收藏到“首尾两头”就非常难得。

    ③专项补助票 这种票是相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的特殊人群使用的,如知青、老红军、老干部、外事工作者、华侨及侨眷、高级脑力劳动者等,也包括产妇、婴幼儿等。

    这种票证发放范围小,时间不确定,票面内容亦多有不同,如“高级知识分子补助油票”、“儿童食品补助票”、“侨汇券”等。

    ④少见票 一些因某种原因在当时发行量极少的票证以及目前存世不多的票证,目前的市场行情很好。

    比如1953年北京出的第一套票证——面粉购买券、面额为500市斤的面粉票、只发行过两个月的大麦面票等都是珍品。此外,购物券系列里的大衣柜票、芝麻酱票等价格也都在几百元。

    ⑤成套票 成套票是指在有效期内使用的所有品种、面额的票,有的叫一枚套,有的叫两枚套,还有的叫五枚套。

    一般来讲,套票的价值比散票要高,有的收藏爱好者专门收集语录套票,集齐一个年度的套票也很值钱。在票证网的交流区,整套1968年的北京市粮票和面票已经被叫到每套6000元的高价。

    ⑥非流通票 有些票尽管印制了,但没有在市场上流通过,比如北京在1995年、1996年先后印制的“粮油供应券”。

    再比如样票,几乎全新,品相很好。如能收藏到这样的票证,也能增添收藏质量。

    ⑦错票 和钱币收藏一样,一些存在印刷错误的错票也是收藏者热衷的一个部分。从全国来看,在过去发行的票证中,粮票的错票相对较多。

    如1968年版广西1两票上的毛主席语录,把“厉行”印成“励行”;1971年版湖北10斤票上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漏印“地址”两字;1969年版江苏1两票、2两票上,南京长江大桥上的三面红旗的方向与实际情况不符等。

    特色票证

    语录票

    特色:在“文革”顶峰时期使用

    解说:“备战备荒为人民”、“要节约闹革命”、“抓革命,促生产”,“要斗私,批修”、“为人民服务”……在“文革”顶峰时期,所有的粮票都加印了红色的最高指示。

    菜票

    特色:根据菜的供应情况发放

    解说:困难时期,每月的上、中、下旬,北京市副食品商业局根据菜的供应情况给居民发放菜票。

    豆票

    特色: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帮浮肿病人增加营养

    解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更加短缺,因营养不良患上浮肿病的人增多。为解决主副食供应不足的问题,政府规定,浮肿病患者本人凭豆票可获得黄豆等营养品。

    面粉购买券

    特色:本市发行的第一种票证

    解说:为了缓解粮食供需紧张及制止私商哄抬粮价扰乱国民经济发展,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先开始对面粉实行计划供应、定量分配,并发行面粉购买券。这是北京市发行的第一种票证,1955年底废止。(李洁)

   

     一套粮票卖3万多元 票证收藏行情看涨

    上周,“湖北省第四届票证收藏品交流竞卖会”在汉口崇仁路武汉收藏品市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藏友汇聚江城,前来参观购买或鉴赏咨询的数万名市民将整个市场挤得水泄不通。

    票证藏品价格攀升

    据了解,参加此次活动的外地藏友,尤以江苏、福建、江西、上海、湖南、河南等地的居多。其中,江西的几个藏友仅票证
类藏品的销售额就达到数万元,广东程先生收藏的台湾实物债券被武汉藏家以3000元购买,一包共3000枚的湖北语录布票以1800元成交。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如今的票证收藏已逐步向正规化方向发展。”票证收藏专家普遍认为,随着人们收藏欲望和水平的日益提高,门槛并不太高的票证收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藏友加入,票证收藏的品类也日益广泛。同时,一些高品质的票证近年来价位也有大幅提升,尤其是文革时期的票证,近年来更是行情看涨。

    据了解,两年前的语录布票每枚顶多售价20元,如今已突破100元。湖北1961年发行的布票,如今每枚也卖到40多元。在本届交流会上,两枚华中区的粮票更是叫价4000元;3年前,一套武汉市1969年的语录粮票售价3000元,如今高达5000元。

    套系收藏备受青睐

    有关专家介绍,票证收藏讲究套系收藏,按照地域、类别、图案等主题组成的套系藏品,需要倾注收藏者很多的心血,因此往往也能卖出较高价钱。

    在本次交流会的“竞卖会”环节,组委会专家从两千多件票证收藏品中筛选出135件藏品公开竞拍。其中,35枚民国时期由山东省解放区发行的粮食票证,以组合套系的形式参加竞卖,引起竞买者的浓厚兴趣。2万元的起价,经过十几次轮番竞价,最后以3.12万元成交。

    拍得该套票证的万先生说,这套票证是解放前发行的,而且又是一个系列,因此非常珍贵。“三万多元的价格并不算高。”他透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个系列的票证卖到十几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的情况并不少见。(来源:楚天金报 作者:席韶阳)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永远是盛开的花朵 郁风大姐请走好
下一篇:翡翠价格一路狂飙 如何判断价值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