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全套“文”字邮票鉴定记

[日期:2007-05-21] 来源:  作者:北京 耿守忠 [字体: ]

全套“文”字邮票鉴定记

北京 耿守忠

在集邮界,集邮者把在“文化大革命”中发行的邮票称为“文”字邮票。从1967年4月20日发行文1开始,到1970年1月21日发行文19为止,共计发行19套80枚(不包括《全国山河一片红》)。全套“文”字邮票上均未印志号,只在每套全张邮票的边纸上印有其编号。

    今年3月的一天,《集邮》杂志的王建先生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的一位朋友从邮市上花3万元购买了全套“文”字邮票。他觉得这价格太便宜,说不定有假,想请我帮他朋友鉴定一下,不知可否。

    我一听是让我鉴定邮票,便笑着回答说:“我经常为邮友义务鉴定邮票,您是我的朋友,为您的朋友鉴定邮票,就是为我的朋友鉴定邮票,甭客气。”于是,便商定好,第二天上午他带着他的朋友到我这里来。

    第二天上午,王建陪同他的朋友如约到来。相互问候过之后,我便全身心投入到对全套“文”字邮票的鉴定工作中。

    首先,我用15倍放大镜对全套邮票逐枚审视了一遍。主要粗略地观看一下各种邮票的版别。因为在鉴定邮票真伪时,只有版别可以进行“一票否决”。这也就是说,只要邮票的版别不对,必假无疑。比如说,《庚申年》猴票是采用影雕套印,如果你购到的猴票是采用胶版印制,或者是采用胶雕套印,那么这种猴票肯定是假的,是赝品。

    那么,只看“暗记”来鉴定邮票的真伪行不行呢?当然可以。但是,有的邮票上设有暗记,有的没有;没有“暗记”的邮票,由于在印刷时客观原因,有的暗记印得清晰,有的则不清晰,甚至根本无法辨认,最后还得依据版别来鉴定其真伪。因此,我认为只有看版别,才能对真假邮票进行“一票否决”。

    我用15倍放大镜对全套“文”字票进行初步鉴别后,没有发现有与真票版别不同的假票。因此,用十分肯定的口气说:“全部是真票!没有发现伪造的假票。”

    王建和购票人听了,都很高兴,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这也难怪,用3万元就购到全套“文”字邮票,这在当时市价近4万的情况下,应该说是很便宜的,用收藏人淘宝行话来说,捡了个“漏”。

    作为邮票鉴定者的我,不能不实话实说:“刚才仅是粗略鉴定。下一步是用高倍放大镜进行认真、细致、入微的‘扫描’鉴定。”说着,我便拿起高倍放大镜,从文1第一枚邮票开始,逐枚进行仔细察看。看了正面,又翻过来看背面,边看边解释说:“主要查看这些真邮票中有没有变造票。看正面主要查找票面上挖补、拼接、换底等;看背面主要察看邮票上的背胶是原胶,还是洗胶,或刷的假背胶。”

    变造票是用真票改造而成的一种赝品,也称改造品、变造品。它是利用真品经过改造,使一般邮票变造成较珍贵的邮票,以牟取钱财。常见的有伪加盖、伪变色、伪造齿孔度或无齿票,以及擦洗、挖补邮票图案、字样、邮戳等,所有这些伪品均是用真品来进行变造。因此,鉴定这种变造品,对普通集邮者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种赝品是利用真品改造而成,表面看上去,它确实是真品无疑。要想断定它是伪品,只有察觉到它的破绽之处才行;找不出破绽,只能认为是“真品”。在鉴定邮资票品真伪时,变造品是最难鉴定的。

  当我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完文1第1枚邮票后,在观察这套票中的(2)-(6)(见图1)、(7)-(11)两个5枚连印“语录”票时,发现这两个5枚连印票中,均有2枚票齿孔是对接在一起的。这是由于原来邮票持有者觉得5连票不好存放,便分撕开来。后来邮商在出售时,又将齿孔分撕开的部分,照原茬对接在一起。由于对接得十分巧妙,如不认真、仔细察看,还真发现不了破绽。众所周知,邮票中的连印票,完好的品相应是原样保存,不能撕开,不能对折;如若不然,就属品相欠佳,售价也受影响。文1是全套“文”字邮票中数得着的几套贵重票之一,市场售价8000余元。如此将分撕开了的连票,再对接起来出售,售价会大打折扣。

    接着,我在察看文2时,发现这套票共有8枚,其中有2枚票进行过挖补、拼接,1枚票品相欠佳。“文”字邮票在当时发行量是很大的,但由于大量用于通信消耗掉了,存在的新票有的已很少。为了配齐全套新票,有些不法分子便挖空心思,利用旧票(寄信用过的邮票)进行裁切、挖补、拼接,变造成新票。他们的挖补、拼接技术都很高超,缺乏鉴定邮票真伪经验的人,是很难看出破绽的。在文4中同样有一枚挖补、拼接票。这套邮票有5枚,其中面值4分、8分票,是全套邮票中的筋票。之所以称为筋票,是因为它是这套邮票中的支柱,其售价每枚均在二三百元,而这其中的8分票,就是用旧票拼接而成的。

    在观察文5时,也发现有一枚挖补、拼接票,还有一枚品相欠佳。文7《毛主席诗词》邮票,是“文”字邮票中一套枚数最多的邮票,共14枚。其售价也是“文”字邮票中三种高贵的票之一。在这套邮票中,其中筋票是(10)-(12)、(14)的4枚规格为31mm×52mm的竖长方形票(见图2)。我在鉴定时,从这4枚筋票中,竟发现有2枚是采用旧票拼成的变造品。这会使这套邮票售价大打折扣。假如在鉴定中发现不了破绽,将使购买人上当受骗没商量。

  文10《毛主席最新指示》邮票,这套5枚连印邮票(见图3),当时发行量高达7500万枚,由于已被大量用于通信,消耗掉许多,如今所存全品相新票,十分稀少。因此,这套仅5枚面值均为8分的邮票,售价竟高达12000多元!这样按单枚售价,它比T46《庚申年》猴票还要贵!猴票一枚8分钱,如今售价2000多元;文10共5枚8分票,面值共计40分,售价竟高达12000多元,平均每枚8分票售价高达2500元之多。为鉴定这套文10票,我确实比鉴定其他票用了较多的时间。从表面上看,这套文10邮票为挺版5连票,可谓全品相。但它给我的感觉,并不自然、舒服。总觉得它比真正的全品相有点虚伪,比如纸质显得较厚重,票面刷色不够鲜亮等。这使我立刻警觉到这套票会不会是“换底”变造品。“换底”是将原来的邮票图案,托裱在一张新的邮票纸上,多用来变造“错体”、“变体”和挺版连票。鉴定这种换底票,必须认真、细致,只有从邮票图案上找出托裱时留下的破绽,才能断定;找不出破绽,只凭感觉不对劲,那是不行的。俗话说的好:“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经我仔细鉴定,终于在这套邮票图案的下半部,白纸与红底色交界处,找出了拼接托裱的破绽。我高兴地大声说:“快来看,在这个地方露了馅!”说着,我请在场的人们一一来观看。他们有的能看出,有的经我再三指点,才看出破绽。大家都觉得很惊讶。想不到造假者的“技艺”竟这样的高超,在方寸之间,也能托裱出足以能乱真的变造品。

    文11-文19,在全套“文”字邮票中均是一般票。尽管如此,里面也有几枚票有问题,如文12、文16等。这几枚有的不是品相较差就是挖补、拼接过的变造品。不过这几套票与“文”字票中的文1、文7、文10相比,已显得无足轻重。

    鉴定完全套“文”字邮票之后,认真数了数里面有问题的邮票,大约占全套邮票枚数的四分之一之多!因此,我建议购票人去找邮商退货。全套票中的重点票文1、文7、文10均有变造品,这就大大失去了其收藏价值。

    还好,购票人持有邮商的名片。邮商在邮市上设有长期摊位。朋友要我一同乘车前往邮市,去找邮商退换邮票,以便当场挑选、鉴定,好保证万无一失。我虽不想一同前往,既然朋友一再要求,只好照办。何谓朋友?朋友应该是在你最需要帮助、最犯难的时候,能义无返顾地伸出援助之手。

    到了邮市,找到那位售票的邮商讲明来意,这位邮商还算通情达理,认账。并且笑着对购买人说:“当初你买票时,我问你是自己收藏还是给人送礼用,你告诉我是用来送礼。因此我才卖给你这种专门用来送礼的邮票,价格便宜,让你面子上也过得去。你要说是自己收藏,我能卖给你这种票吗?有问题的票可以换,但要再加1万元。保你满意。”

之后,经我认真鉴定和挑选,终于换得了全套均为全品相的“文”字邮票。大家都很满意。而我,通过鉴定全套“文”字邮票,确实受益匪浅。这种受益不在鉴定邮票本身,而在我对当前各行各业所制作的所谓“高档包装礼品”,有了深刻的认识。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河北故城县农民挖出2000年前的“行军釜”
下一篇:岳王艺术城收藏艺术节开场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