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春拍屡创佳绩 藏市已显回暖迹象

[日期:2007-05-28] 来源:竞报  作者: [字体: ]
 

   

民国孤品金币 资料图片

    5月24日晚7点,当一枚金代开国货币在北京宝辰饭店举行的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上以134.4万元人民币的最终竞价成交,并刷新中国古钱币拍卖世界纪录时,拍卖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位钱币收藏家说,中国古钱币终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古钱币收藏的市场前景更加明朗起来。

    这是今年刚刚开启的京城春拍大戏中的一幕,随着中国嘉德、北京诚轩、北京永乐近日相继在京城落下槌音,众多天价精品不断涌现,刷新拍卖纪录的消息也不断传来。2364.32万元的清雍正香炉、4032万元的陈逸飞《黄河颂》、616万元的民国孤品金币……此起彼伏的“天价”令业内对一直观望的春拍市场恢复了信心,而嘉德刚刚公布的6.06亿元春拍成交总额也表明,比起去年秋拍4亿多元的成交额,今年春拍市场的回暖迹象已经非常明显。

    下周开始,保利、翰海等拍卖行的春拍也将相即开演,作为内地艺术品拍卖“老大”,嘉德率先创出的佳绩能成为整个市场回暖的风向标吗?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到底有多高?目前是入市的良机吗?

    “拍卖行业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中国艺术品真正形成也只有十几年,从世界范围内看,欧美国家的艺术品投资一百多年仍然在上涨,中国的市场只是刚刚起步而已。”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中国书画部经理胡妍妍说。

    采访中,持有这样的观点的业内人士占据了绝大多数,一位专家说,根据国际上一份对各类投资收益的计算,以中国瓷器为代表的艺术品年收益率平均为每年13%左右,但复利的力量令艺术品往往在十几年后呈现出惊人的回报率。

    中国嘉德专家表示,根据业内经验,艺术品投资的交易周期以8-10年最为适宜。

    不过,专家也表示,由于藏品的稀缺性,高精尖的藏品今后会越来越集中在专业、高端的收藏者中。投资艺术品市场,不但需要资金,还需要眼力、学问、经验等各种元素结合。(作者:赵媛)

    中国单枚纸币拍卖世界纪录被刷新!前日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邮品钱币铜镜”专场开拍第二日再次打破世界纪录,一张“宣统辛亥年陕西官银钱号拾两”纸币以69.44万元人民币成交。

    珍品雪藏60年后拍出高价

    这枚宣统辛亥年(1911年)陕西官银钱号拾两纸币,因适逢辛亥革命,背加盖“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统领起义”、“皇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等字样,可谓极其罕见。该币为著名钱币收藏大家李安深先生收藏。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邮品钱币部经理郭学广先生表示,“该枚纸币印制于清末,发行于辛亥革命时期。由于印刷极精美,号称‘陕西五彩龙’,被誉为清钞中最精美的珍品。此次雪藏60年后重出江湖,取得如此佳绩可谓情理之中,这件精品日后的升值空间仍被众多买家看好。据我们所知,同等面值的另一枚纸币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拍卖会上“官银钱号”不多

    拍卖会上出现的“官银钱号”不多,不过该次拍卖会上就共推出4枚官银钱号。据查数年前,一枚“宣统辛亥年(1911年)陕西官银钱号叁两”曾被估价15000元~30000元,最后以26.4万元成交。之后拍卖会上有陆续出现清末民国的“官银钱号”。

    从资料可查,历年的拍卖会上曾成交28件”官银钱号”拍品(部分拍品不只一枚纸币),之前的拍卖纪录保持者是2004年5月15日以28.6万元成交的“光绪三十年河南豫泉官银钱号伍圆票一枚”。据了解,该拍品为前所未见之银元票,存世仅此一枚,估价为2万元~2.5万元。

    什么是“官银钱号”

    “官银钱号”是清代官办的金融机构,萌生于清前期的康雍时期,初名“官钱局”、“官钱铺”。鸦片战争以前它的主要职能为兑换银钱,调节钱价和倾熔银锭,以后逐步扩及货币兑换,代理省库,从事存款、放款、汇款、贴现、购买金银等业务。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的十余年间,各地再次掀起设立官银钱号的高潮。构成各省官号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发行通用银钱票。这些银钱票种类、面额繁杂多样,但至清末基本保持着兑换券的性质,享有一定信誉。

    陕西省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创办陕西官银钱号,至宣统二年改称秦丰官钱局。(来源:广州日报 林琳)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视界:价值连城的毛主席专用瓷器(图)
下一篇:古旧家具修复"钱途"看好 价值或翻十几倍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