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圆明园最美景观 黄金宣纸世界首创
位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兴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历史上是一座集天下园林建筑之大成的典范式皇家园林。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将这片美丽的景观付之一炬,给世人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与悬念。
为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2007年6月,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圆明园学会联合推出了纯金版《圆明园四十景图》。该图卷以写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昔日圆明园的繁华盛景,自6月6日起,为期30天的纯金版《圆明园四十景图》在北京地区发行。
工艺
世界最长黄金画卷
纯金版《圆明园四十景图》以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原图为底本,运用高新科技和特殊印刷工艺,将原图的色彩、图案及文字,印刷在纯度为99.9%以上特制黄金“宣纸”上。该金卷分为上下两卷,每卷长10.96米,宽约32厘米,两卷总长度为21.9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纯金彩印工笔画卷。
黄金宣纸世界首创
本次推出的《圆明园四十景图》,是以黄金“宣纸”印制的艺术金画,为国内外首创。金“宣纸”源于“金膜”,与传统意义上的金箔有本质的不同,金箔是将黄金用手工锤打或机械压滚而成,失去了物理的强度和韧性,易破易裂,不能用于机械彩印,而金画《圆明园四十景图》所采用的黄金“宣纸”,制作时的黄金呈原子状态,在强电场的控制下,有序均匀的积垫,形成厚度达近万埃,纯度为99.9%金“宣纸”。
高科技彩色印刷
从金纸到黄金画卷,采用了特殊的高科技印刷技术,既能使彩色图像印刷于金纸上,又能保留黄金原有的光彩,具有结构细密、强度高、韧度足、不变色、附着力强、抗氧化、防潮、防蛀等特性。经过精细装裱工艺的纯金版《圆明园四十景图》,画卷卷曲自如,画面流金溢彩,视觉冲击强烈,开辟了我国字画珍藏版本的新纪元。
圆明园四十景图·正大光明
历史
汇集圆明园最美景观
圆明园,曾经被世人美誉为“万园之园”,作为东方文明的一种象征,为天下人所推崇。其规模之宏伟、建筑之精美、典藏之丰富,令世人叹为观止。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盛期的圆明园有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共计一百多处园林风景群,《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指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最美丽的景观。一个景就是一座“园中园”或园林建筑群。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清朝乾隆皇帝旨意,由当时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历经九年绘制而成,可见成画之不易。画成之后,由乾隆御笔题诗,由当时的大书法家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图画绘工精美,直观效果极佳,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我国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也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真实而全面的描绘圆明园景观的美术长卷,是我国绘画艺苑里的一束奇葩。
四十景图被掠海外
然而非常可悲的是,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彩绘本,后来却蒙受了极大的屈辱。1860年圆明园罹难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堂而皇之的“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就这样,圆明园及其图像,都统统被西方入侵者“带走”了,致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圆明园的形象在中国人的脑海中竟是一片空白。人们只能“于瓦砾想见亭馆,于芒苇想见湖沼,于荆榛想见花树”(清末谭延闿语)。
圆明园究竟是什么样子?圆明园魅力何在?百多年来,人们只能从这座名园点点滴滴的痕迹中或者是那些被无数名人所描绘的华丽文字中遐想它昔日的雍贵和辉煌。纯金版《圆明园四十景图》的推出,揭开了圆明园的神秘面纱,使人们在领略圆明园辉煌景致的同时,也感受到这件艺术瑰宝的迷人魅力。
圆明园四十景图·水木明瑟
发行
全球限量999套
金画《圆明园四十景图》整部画分为上、下两卷,单卷长度为10.96米,宽约32厘米,单画幅面积为3.51平方米,整套画卷为目前世界上最长、面积最大的巨幅金画。
为了保证金画《圆明园四十景图》的质量,由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担任检测机构,经检验确认《圆明园四十景图》卷轴金画为千足金(检测报告上卷编号为610770342,下卷编号为610770343)。整套艺术金画还附有收藏证书、公证书、千足金检测证书等。本艺术金画面向海内外绝版限量发行999套,国家公证机关全权公证。其中金画001号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永久珍藏;999号由中国圆明园学会永久珍藏;028号由中国博物馆学会永久珍藏。《圆明园四十景图》每套售价2.68万元。(记者王健/文 苏冠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