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一只160余年前圆明园浩劫之际,流失到海外的国宝乾隆粉彩瓷瓶,近日被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从美国芝加哥征集归国拍卖,估价1000万元。该瓷瓶本是一对,另一只目前保存在法国吉美博物馆,是圆明园文物大量沦落海外的见证。
昨天(11日),翰海拍卖公司向新闻界展示了这只精美绝伦且器型硕大的国宝瓷瓶。这只瓶子的全名是“乾隆官窑粉彩霁篮描金花卉大瓶”,有64.7厘米高,腹部主题纹饰为白地粉彩描绘的菊花、杏花、荷花、牡丹、芍药、梅花6组花卉。
翰海拍卖公司总经理温桂华透露,这只瓶子是美国一位著名收藏家的旧藏。翰海拍卖公司经过反复努力,解决了这位收藏家在价钱、出入境、汇率等一系列问题后,终于将其征集回国拍卖。
美国费尔德博物馆馆长何翠媚女士、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奇等专家在深入考证后惊喜地发现,这只大瓶原本是一对,保存在圆明园中,供皇帝赏玩。圆明园浩劫之际,该瓷瓶流失到海外,一只流落到法国吉美博物馆,另一只则辗转流失到美国芝加哥。这种粉彩瓷瓶,是乾隆时期官窑瓷器的代表性作品,类似的瓷瓶存世仅4件,另外两件分别保存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这次即将拍卖的粉彩霁篮描金花卉大瓶,在霁篮描金的处理水平上,胜过了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馆藏的两只瓶子,而且瓶子上主体花卉的描绘,也强过了两家博物馆的藏品。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看过这只粉彩瓷瓶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能见到这只瓶子“三生有幸”。(作者:王健)
似乎是赶在圆明园300年生日之际,10件流落民间近百年的散佚文物终于回家。“流散文物回归活动首归仪式”也将于今晚8时在圆明园大水法前举行。消息传出后,究竟是哪些宝贝物件回来,引起多方关注。记者通过多种途径,揭开了这10件文物的神秘面纱。
据透露,此次回归的10件文物全部是石雕构件,其中绝大部分位于被焚毁前的西洋楼建筑群落。10件中最为珍贵的当数一对具有西洋风格的吐水石鱼,两条汉白玉石鱼大小一致,身长125厘米,高58厘米。据专家考证,这对石鱼原本位于现在圆明园的标志性建筑大水法前,大水法从乾隆十二年动工,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完成,因此这对石鱼至少有248年的历史。圆明园遭劫后,这对石鱼于上世纪20年代末流落民间,今天终于被有识之士无偿送回了家。同时回家的其余8件石刻文物包括台阶、栏杆、底座等,是由北京电教馆送回的。8个构件中,有6件因雕有精美的西洋花纹,被推测为西洋楼的护栏等,另两件为中式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