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末年福建制钱缺少,不敷周转,严重影响商业的正常运转,闽省政走投无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二十一日,闽浙总督许应马癸只好向清廷请求福建兼铸铜元。同年10月5日,清廷朱批所请,是年福建官钱局始铸“光绪元宝”铜元。
福建官局开铸的光绪元宝铜元,正面中央珠圈内刊写“光绪元宝”四字,正中用满文刊写“宝福”二字,上方刊写“福建官局造”五字,下方纪值“每枚当钱×文”字样。背面珠圈内铸大清蟠龙图,上用英文刊写局名,下用英文纪值。面额有五文(重一钱)、十文(重二钱)、二十文(重四钱)等,其中当十铜元数量最多流通最广,而五文、二十文数量少,传世二十文更少。
福建官局始铸的铜元,其成色、重量均符合清廷规定,且花纹精致、轮廓精良,其花工艺技术名列全国之首,所以福建官局铜元的信用较高,每百枚当十铜元可与一圆银元兑换,每一百五十枚可兑换一两白银,一枚当十铜元可当制钱十四枚用。嗣后,由于过度追逐利润,随意减其成色,以劣铜为币材,掺杂使假,获“铜少而价大”的厚利,自毁信用,使铜元贬值跌价,致使“闽省币政坏尤于各省”。
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大臣陈壁就弹劾了福建官钱局,奏请清廷裁撤了福建官钱局的东局和西局,只留南局,并改其厂名为“度支部造币闽厂”直属中央管辖。此后,福建所铸铜元剧减,逐渐走向衰亡。
福建官局开铸的光绪元宝铜元,正面中央珠圈内刊写“光绪元宝”四字,正中用满文刊写“宝福”二字,上方刊写“福建官局造”五字,下方纪值“每枚当钱×文”字样。背面珠圈内铸大清蟠龙图,上用英文刊写局名,下用英文纪值。面额有五文(重一钱)、十文(重二钱)、二十文(重四钱)等,其中当十铜元数量最多流通最广,而五文、二十文数量少,传世二十文更少。
福建官局始铸的铜元,其成色、重量均符合清廷规定,且花纹精致、轮廓精良,其花工艺技术名列全国之首,所以福建官局铜元的信用较高,每百枚当十铜元可与一圆银元兑换,每一百五十枚可兑换一两白银,一枚当十铜元可当制钱十四枚用。嗣后,由于过度追逐利润,随意减其成色,以劣铜为币材,掺杂使假,获“铜少而价大”的厚利,自毁信用,使铜元贬值跌价,致使“闽省币政坏尤于各省”。
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大臣陈壁就弹劾了福建官钱局,奏请清廷裁撤了福建官钱局的东局和西局,只留南局,并改其厂名为“度支部造币闽厂”直属中央管辖。此后,福建所铸铜元剧减,逐渐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