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我差一点儿与“片蓝”失之交臂(张世成)

[日期:2007-06-17] 来源:  作者:张世成 [字体: ]

    1990年5月发生的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

  有一天到局里开会,散会时已近中午,我顺便来到邮市,正好碰上一位邮商(当时称邮贩子)手里拿着一沓尚未见发行的JP22《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这让当时喜欢收集建筑专题的我喜出望外,眼睛为之一亮。一问价吓了一跳,发行价为0.15元的明信片,开价每枚8元,不还价,不零售,他手中有80枚,如果要必须“一枪打”(即全拿)。天哪!我既不是邮商又不搞邮票投资,要那么多干吗?600多元钱对于我每月45元2角的薪水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我只买一枚就够了,结果,怎么商量也不行,没办法,只好悻悻离去。

  回去后接连几天,心中始终惦记着那枚明信片。好容易捱到星期天休息,早早便跑到邮市,等了好半天,那位卖明信片的邮商才来。我急忙问他:“JP22还有没有了?”他说“有,18元一枚,还剩40枚必须一枪打”他的话音未落便惊出我一身冷汗,“这才几天的工夫怎么就涨了10元钱,涨得也太快了吧?这是怎么搞的嘛!”心里嘀咕着同时也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那位邮商说:“过两天连这个价你也拿不到,不买拉倒。”我磨叽了大半天,他就是不单卖,实在没有招,只好扫兴而归。

     回家后,JP22那鲜亮精美的画面时时在我眼前晃动,让我寝食不安。隔了两天,我又去找那位邮商,结果行情大变,每枚已涨到40元,这是发行价的27倍啊,在当时这已属天价了。他告诉我手里仅剩10余枚了。经过软磨硬泡,他说最少也得买5枚才行。可我兜里却只有100来块钱,经商量,他同意我第二天来拿。结果等我第二天去拿时,他说实在对不起,我就剩3枚了,每枚已涨到80元了,你如果要就都拿去吧。这可是最后的机会了,全邮市只此一份。我一看,再不买就真没有了,一咬牙便掏空了口袋好歹凑足了240元,把那3枚《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买了下来。

  事隔不久,从报道中得知:《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因为英文拼写错误,邮电部已下令全部收回并销毁。我买的那几枚是从外地邮票公司提前卖出的。后来,《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每枚涨到300元;再后来每枚涨到1000元,再再后来每枚已涨到近1万元,最后又回落到1000元左右,是其发行价的6700余倍。《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因其邮资图与左下方的图案均以蓝色为基调,加上其特殊的身份与昂贵的价格,被集邮界称为“片蓝”。与《全国山河一片红》纪念邮票(俗称“片红”),遥相呼应,成为新中国邮票中的珍品,是搞建筑专题必不可少的邮品。

  如今,每当我打开邮册,看到“片蓝”时,由衷地感到庆幸。尽管为了买下它,我勒了好长时间的肚子,砍掉了好多的花销,但却是我这辈子作出的最值得回味的牺牲。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有关“片蓝”流出量的一段史实(陈方权)
下一篇:我与“片蓝”偶遇在长沙(王乃忠)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