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记得,写《胭脂扣》的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在某段自白录中这样坦白:“经常阅读的杂志?存折。”“什么时候心情最轻快?钱包越来越沉重时。”原来,这位“天下言情第一人”也这么实诚!难怪她把自己写作的才能和兴趣发扬得那么光大,我们芸芸众生,扪心自问:爱钱吗?爱!恭喜你,这不过是热爱生活的佐证。
如今的投资热,像一团火,烧至前所未有的高温,当然挑动着大家的神经。所幸的是,在“人人成为股神”的大风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顺势而为,却未乱了心里的方寸。老话说,君子们爱财取之有道,现在已然升级为取之有趣了,要不为什么拼命赚钱的人被贬“机器”,投机赚钱的人只被风吹草动、患得患失所折磨?只有赚了钱,得了存款方面的好处,又加上或怡情养性,或扩大交际,或增长见识,在这个越来越讲究情趣、讲究生活品质的时代,才算真的赚。
鱼和熊掌能否兼得?人人希望财富有其精神,精神有其财富。“又赚钱,又快乐”,是一种在躁动的社会表层下理性的回归。玩普洱茶、兰花、古董一切好玩又雅致之物,炒房子、股票诸等香喷喷所有可炒之料,买卖宠物、投资拍电视剧,只要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前提是眼光放精准,心态放低调,用足IQ之余,让EQ也做做锻炼,这样即使亏点钱、亏点时间,也会从数字游戏中收获了开心吧。
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也许我们本来是奔着赚钱去的,不料金钱却成了一种顺带的结果。 索拉/文
云南玩家示范开心投资术
张钟允
在昆明玩茶的内蒙女孩
在别的女孩逛商场淘衣服的时候,定居昆明的内蒙女孩张钟允最热爱的事是寻找好普洱茶、老普洱茶。
90年代曾在鄂尔多斯模特队做了3年专职模特的张钟允2000年来到昆明,她想找一个更长久的发展方向。在昆明,她看中了茶,当时还没有现在这样多的茶艺班,连专业书籍都很少。张钟允抱着仅有的几本书,按着书上提到的名茶到茶叶市场去找,一家家看样询问。当时的茶叶市场还很冷清,店铺多是卖铁观音的福建人开的。为数不多的云南茶店里卖的多半是滇绿、蒸酶之类的绿茶,普洱茶的店铺寥寥无几,可也正是在这几个普洱茶店里,张钟允淘到了一批时至今日价格翻了10倍甚至几十倍的老普洱茶。
当时勐海茶厂、昆明茶厂、下关茶厂的普洱茶价格并不高,老茶她会买上十多二十饼,新茶会收上一两件。张钟允说当时100多元一饼的老茶已经觉得是天价的了,而现在这些老茶单饼的价格有的都已成千甚至上万。张钟允舍不得把这些老茶出手,好好存着,偶尔和爱茶的朋友一起分享,因为是自己手中存下来的,喝着很放心。后来,张钟允年年都会投资收藏一部分品质好的茶存着。爱茶的她还把茶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她开的绿湖春是翠湖边上最早的茶馆之一,去年又在北市区开了第二家茶艺馆。因为有每年价值递增的第一手藏茶,避开了茶品价格暴涨的影响,来绿湖春的人能以优惠于市场的价格喝到超值的好茶。
张钟允很开心,在昆明她不仅找到了自己钟爱的茶也找到了未来的路,难怪有人说,她这辈子就是和茶有缘呢。
普洱茶投资贴士:
★ 普洱茶银行:普洱茶银行为你提一系列配套服务,买进售出在网上操作即可,有的还能提供优良的仓储。
★ 合伙整买:普洱茶批发的整件价格和零售价相差很大,可以约上几个朋友一起购买,减低资金投入。
★ 散买零存:如果只是少量存茶或供日后自己饮用,可在每年新茶上市时选择性散买零存后逐年开喝,老茶需谨慎购入,只选对的不选贵的。王迎新/文图
静心养性先,生财其次
“养兰花就像养小孩。把小苗植入泥土,看它打花苞直至开放,心情如同面对一个未出世的婴儿,猜它是男是女,好奇,期盼,呵护,遭遇惊喜……”
张鸿光是大理人,从小就接触清雅的兰事,工作后爱兰、养兰是顺其自然。在他看来,人们养兰的初衷还是爱好和欣赏,但兰花不一般,兰花品种的交换或买卖会令其价值攀升,不少朋友确实因养兰而发了大财。他自己的养兰之路也很顺,去年投入的1万元现金,今年为他带来了30万元的进账。面对这样的收益,他认为自己是走了一条捷径——拜内行人为师,在投资效益好的朋友那里得到指点,所以少走了弯路。
“赚钱当然好,但养兰可不仅仅给我带来这个。”在他眼中,兰花首先是一种有生命的艺术品。张鸿光好静,是真喜欢侍弄兰花。“浇水,培土,看花,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刚离开几步,兰花的暗香浮动,细细闻,又似无,真的惹人。”
要种好兰花很有讲究,用什么盆?用什么料?如何栽?如何遮阳通风?温度湿度如何掌控?张鸿光说,这些都是急不得的事,经验积累得有一个过程,即使浇水也有“养兰一点通,浇水三年功”的说法。
为了养好兰花,张鸿光还交了很多朋友。他们经常邀约着去兰苑参观、借鉴;一起参加兰展,互相献宝、切磋,彼此私交甚好。一次,张鸿光和兰友们去三江流域挖兰,因为塌方被困在路上好几天。“一株没名气的兰草几元钱就能买到,这样大海捞针,其实是想亲眼看看兰花生长的真实环境。天气恶劣,我们曾寄宿在一个热心的傈僳族人家,可没想到,我再度造访时,他们家的老人已在山洪暴发中过世了。”养兰的过程中,张鸿光一边见识着某些最初价值20元的奇花给原产地带来3个亿收入的奇事,一边领悟着山中岁月里感到的人世沧桑,心里一片宁静。
兰花投资心得:云南是兰花的出产区,经常会出一些见所未见的奇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令兰花投资胜算增加,加上韩日等国也流行兰花投资,市场前景很大。但对于一个缺少兰花知识的人来说,购卖兰花不可乾坤一掷。 索拉/文
聂玉霞
因为爱美所以收藏
西苑茶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聂玉霞是个爱美的女人,当然也是个对美丽执着追求的女人。她爱美不仅表现在她对自己行头的精致上,更重要的是她喜爱、酷爱以及热爱美丽的玩意儿。这些玩意儿包括泰国的银饰、大理的陶土、安徽的老木、京城里的瓷器……聂玉霞说自己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的。当时,花钱不多,就是因为小女人对美的本能,买一些手饰、陶罐、画等等,并不懂得它的文化历史价值。但聂玉霞开朗的性格里存着一真求真的欲望,每买一样宝贝,都会带着宝贝到处学习。有空的时候,她就会与经营文物艺术品的老板们聊聊天。就这样,老藏家成为她的好友,一面给她讲故事,一面指引她学习收藏。
拾漏是很多藏家最开心的事,刚开始收藏时聂玉霞也遇到过一次很是鼓舞她收藏兴致的拾漏。她和导游朋友去大理玩的时候,在路边买了几个农民刨出来的青花罐。回到昆明,她送了给朋友,大家都很喜欢。再次去到大理,这样的青花罐已经被国立博物馆收购,市场价涨到三四百。当然,也有让聂玉霞遗憾终生的宝贝。她曾有机会以400元的价格买下一套40件的彩绘瓷器。可当时她的心理价位只有200元,没有想到这套瓷器几年后会以6万元的价格出现在拍卖会上。
收藏的乐趣不止于此,聂玉霞常常把藏品与朋友们一起赏玩,遇到知已还会相互交换赠送。聂玉霞还有一个特点,很喜欢和年轻的朋友们一起去关注收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收藏不仅是资深有钱人士的爱好,她认为那是每一个崇尚文化的人的爱好。
古玩收藏心得:一定要研究古玩艺术品中的文化,一定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不要单纯为了投资赚钱而收藏。 朱丹/文
董天虎
下一站:翡翠时代
董天虎,在昆明的古玩、翡翠界又被称为“老二哥”,应该是昆明最早第一批从事翡翠玉石买卖交易的人士,早在1978年“老二哥”就开始涉足其间,当时这种行为属于“投机倒把”,所以只能在地下秘密进行。当年几乎没有什么书籍,消息闭塞,他跟随着几个稍懂一点的人就“上路”了。现在“老二哥”主业已经转做古玩,翡翠玉石只对“老货”感兴趣。对于翡翠玉石的投资收藏潜力,他认为“老货”始终是优于“新玉”的。
“老二哥”的专业分析:
2007年的收藏市场,和往年一样持续着上扬的势头。收藏市场火爆的原因,是人们渴望获得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翡翠价值高度浓缩,是最便于收藏、携带和转移的财产,而且还具有极强的佩戴性和装饰性。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高品质翡翠同传世文物精品一样,拥有很高的收藏与升值空间……翡翠收藏市场渐成气候。
翡翠价格缘何迅速攀升?这是依赖收藏物品稀缺性和长期走势所做出的判断,比如翡翠市场的持续升温。据近年相关数据,每四年翡翠的价格都会翻上一番,尤其从缅甸翡翠濒于枯竭的现状来看,价格只有继续走高。纵观这几十年的行情发展,可以看出翡翠的行情变化与钻石的行情变化各有特点:钻石在多年来一直维持着小幅增长,平均每年上涨几个百分点,非常稳定;翡翠的行情变化却是极富周期性。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台湾、东南亚地区经济的腾飞,翡翠曾大幅度上涨达百倍之多;90年代初,翡翠成品的价格突然下降很多,是二十世纪80年代高峰时的三成左右;进入21世纪,翡翠成品受到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又开始了新一轮上涨周期,这一次受到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力度和广度上均较上一轮大,因此收藏行情节节攀高。
投资一句话:珠宝的保值空间巨大,其中尤以翡翠居佳,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高档原材料的匮乏、无替代品、雕刻加工的手工作业。
心态一句话:不能随大流,追高不追低的心态是大忌。董云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