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以黄金白银为财富的象征,因为它们既可保值珍藏,又可以代表身份地位,如果说,邮票、钱币、火花、连环画等属于大众收藏品的话,那么金银器就属于档次较高的“贵族化的收藏”。正因为金银器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收集金银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目前在古玩市场上所见的金银器,基本上都是以金银饰物为主,大型器皿很少;从年代上看,又以明清、民国时期为多,早期的金银器则十分罕见;从生产工艺上看,工艺复杂、制作精美的金银器较少,而大路货的金银器则较多。
目前,古玩市场上也充斥着不少金银器赝品,因此藏友们有必要掌握鉴别金银器真伪的方法。金银器的真伪鉴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其材料质地的鉴别,二是对其制造年代的鉴别。其次,金银的硬度小,质地软,延展性强,经锤打后即可变形。再次,可将金制品抛在硬地上,会发出“叭嗒”之声,有声无韵,成色低的黄金则有韵,且响声尖长,此外,真金银落地时的跳动没有假金银来得剧烈,成色越低,声音越尖,弹力越大。第四,金、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特别是金,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而铜铁制品均易氧化生锈。时下,古玩商大多依据“七青、八黄、九五赤”的口诀来识别古金器的成色。
金银器一直是收藏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门类。金与银都属于稀有的贵金属,它们具有美丽的光泽,质地柔软,易于加工,因而深受人们欢迎。金器又具有不易氧化和耐腐蚀的特性,历经千年,仍新亮如初,因此不少金银制品代代相传,成为传世之宝。虽然目前一些造型和品质俱佳的金银器在收藏市场上不易觅得,但还是有藏友对其情有独钟,精美的造型,繁复的工艺,材质的保值性,成为金银器吸引广大藏家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不断红火和国际金银价格的飙升,使不少明清金银器的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的涨势,但与书画、瓷器、古钱币等藏品相比,金银器的价格仍处于低位状态。随着集藏界逐步重视金银器的收藏价值,可以肯定地说,金银器后市的升值空间还很大。为此,笔者建议有兴趣的投资者,不妨再多关注金银器。鉴于金银器藏品尤其是旧银器的收藏门槛较低,大量清末民初的旧银器价格仍比较便宜,不少做工考究、图案精美的旧银器与其他同时期藏品相比,价格较低,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涉足旧银器的收藏与投资,可说是风险极小。目前清末时期一对做工考究的银手镯价格在500元左右,而民国时期的银质长命锁价格为200至400元之间,清代中期的普通银簪价格约在300至600元之间,价值较高的清末银薰炉、银挂屏等器物也就在2000至5000元之间,而清末的银腰牌市价在500至1000元不等,一双民国时期的银筷子价格也就100多元,至于银纽扣、银耳坠的价格,普通的品种仅为几十元。
与一般的旧银器相比,金器的价格就要高许多。1989年11月,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首次拍卖了一件我国明代夔金弥勒佛像,当时底价为8万美元,但成交价竟高达21万美元。在中国港台和海外的一些拍卖市场上,一件唐代鎏金银花鸟纹蛤形盒达4.83万美元,一顶元代金丝凤冠达13.8万港元,一对清乾隆时期的足金轿式灯笼达14.9万港元,价格最高的可算是一组清御制足金酒具,拍卖价达到了46万港元,这些金器拍品还是几年前成交的,如果是现在,那成交价格肯定会更高
随着近年来我国集币热的不断升温,价格长期稳定的金银币,也逐渐开始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其价格也在不断攀升。近几年来各地举办的钱币拍卖会上就屡有近代银币拍出好价钱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