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明清羽觞身价不菲 投资价值已日益显现

[日期:2007-07-0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字体: ]

    在不久前落槌的嘉德四季拍卖会上,清雍正“仿官釉羽觞”,估价18000至28000元,成交价却达到了24.64万元。陌生的名字为这件瓷器添加了一份神秘,其实综观目前的拍卖市场,明清时期羽觞的投资价值已日益显现出来。
    

    羽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称其为耳杯。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在许多古代的诗词中都可以看到“觞”,如张衡《西京赋》有“促中堂之狭坐,羽觞行而无算”,王羲之《兰亭集序》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高古的羽觞并不多见,倒是明清时期的居多。由于当时仿古风盛行,因此造就了许多不同材质的羽觞,除了像此次拍卖的瓷质羽觞之外,犀角雕羽觞也是主要品种,在2006年伦敦佳士得的秋拍上,一件“鲍天成制”款羽觞,成交价近170万元。2005年翰海秋拍时,也有一件犀角雕羽觞,成交价为66万元,而它在2001年的成交价为55万元。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瓷杂精品刮目相看 不怕买贵只须买对
下一篇:鉴赏大家杨仁恺:我发现了《清明上河图》真迹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