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一枚古钱币代表了中国两三千年的钱币文化,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反映了当时铸造钱币的科技含量,还有古钱币本身所具有的文物价值。古钱币的收藏价值不是单纯等同于它的文物价值,主要是从铸造数量、存世量、工艺、质地、品相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衡量的。“物以稀为贵”,那些铸造少,存世少,铸币工艺精湛,品相佳的钱币就是稀少品种,也正是它们的存在,古钱收藏这一行里的传奇才能绵绵不绝,故事不断。 在昨天的节目里,我们为您讲了几个收藏古钱币的小故事,也为您介绍了一些收藏的知识,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继续听故事,看看一位叫袁林的钱币收藏者有没有得到他梦寐以求的那枚古钱。
|
山西省钱币学会副秘书长袁林:每一位中国的钱币收藏家都把集齐一套完整的王莽的钱币做为人生一大乐趣.所以我收藏钱币几十年,尤其想收集齐,尤其是我缺的几枚:壮泉四十,中泉三十.等在我的王莽收藏里面还是缺的,所以对这些钱我是梦寐以求的。
王莽政权铸造了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钱币,也因为推行通货膨胀而失掉江山。王莽钱币铸造技艺十分精妙,王莽钱文,笔法纤细柔美,而笔划末端露出针一样的锋芒,既刚劲有力同时又婀娜多姿,人称垂针篆。
“美人赠我金锉刀,何以报之英琼瑶”,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诗中的金锉刀就是王莽的钱币一刀平五千。
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戴志强:一刀平五千,一刀两个字是错金的,那么错金的工艺当然我们在战国以后就已经有了,青铜器上已经使用了,青铜器它毕竟是大器,每一件青铜器或者是一件或两件.数量比较少,那么作为货币来说是要大量发行的.把错金的技术用到货币上,在中国古代钱币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袁林对于王莽钱币的痴迷在西安玩钱的圈子里是众人皆知。他有不少钱商朋友,主要是互通有无,沟通消息。今天,从宝鸡来了一位熟识的钱商,这位朋友带来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袁林:他说他们那边挖出一窖王莽钱币,几百斤,已经让他搞到家里去了,问我有没有兴趣,当然我很有兴趣了,万一里面挑出一个中泉三十,壮泉四十,何乐而不为呢?
![]() | |
第二天一早,袁林就兴冲冲赶往200多公里外的宝鸡市。像他们这样比较有资历的收藏家大多不去钱币市场的地摊和店铺挑钱,除了固定的钱商供货,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会下乡进村去淘钱。今天是刚出来的窖藏,想到有可能挑到好钱的时候,袁林有点兴奋。这种挑钱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挑过,那就按挑出的钱的数目付账。如果已经被人挑过了,那就按斤买,这样可以挑一些版别不同的钱。
袁林:我随手一拨,感觉里面好像是没挑过,因为里面发现了有布泉,有大泉十五这样的版别钱,我就给朋友讲,那我就挑吧,挑完以后呢,按照市场价格给我打个折扣就可以了。
行家挑钱并不需要一枚枚的左瞧右看,只要看一眼就基本上能确定这枚钱又没有价值。袁林挑得飞快,突然,他的眼睛一亮。
在挑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有一枚钱,钱背与众不同,因为王莽一些高档的钱币光看钱背就知道它和一般的普通钱是不一样的。
袁林:当时就热血澎湃,内心无比激动,觉得我可能得到一枚很好的钱,我就把这枚钱拿出来,把它翻过来,除去它的浮土.确实是一枚壮泉四十。
王莽最精美的钱币总共有六泉十布,壮泉四十尤其少见,在收藏界壮泉四十是大珍。袁林担心自己看错了,细细地看了看,形制、文字都吻合,品相相当不错,锈色也和这个窖藏里的其他钱一样,袁林心里这才踏实了,现在就看价格了, 如果按市场价格这枚钱得要10000元以上,但是像这种朋友引荐下乡来挑钱一般都会打折扣。经过朋友热心帮助侃价,最终袁林以5000元的价格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这枚钱。
一个月后,袁林有机会来到宝鸡,在朋友的钱币商店里,主人拿出一枚壮泉四十,竟然和袁林手里的那枚一模一样,袁林顿时惊呆了。
袁林:结果看到这个商店有一枚钱,和我这个壮泉四十是一模一样的,大家知道,古钱币,从古代的铸造技术来说,不可能有双胞胎的,凡是双胞胎必有假,完全一样的必有假。
因为王莽时期的钱币都是工匠手工刻制钱模,绝难做到完全一样。
![]() | |
袁林:所以我就追问这个朋友,朋友讲;这个钱确实是假的.在哪做的都可以告诉你。
当袁林按照朋友的指点来到制造仿制品的师傅那里,眼前的一幕让他难以置信,师傅手里正在刻着另一枚壮泉四十,原来自己上次买的那枚钱就是出自这里。
这种仿制的手法叫做改刻。它选用同样大小,厚度相同但是字样比较模糊的钱,或者是同一时期的青铜残片,根据图谱上的拓片,重新刻画、挖补文字,偷梁换柱。如果钱文的笔划和风格惟妙惟肖,那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以前仿制都是大批量,那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现在往往一种钱只仿制少数几枚,比较符合这些珍贵钱币的稀有存世状况,欺骗性更大。
这时鉴别的关键点就是钱文书法,笔法是否流畅,笔意是否合乎时代风格和书体特点。如果对这些了解得不够透彻,上当的几率就比较高了。因为不论从钱本身的铜质和锈色来说,它能露出的破绽并不多。
袁林问起师傅,师傅也回忆起一个月前,是有一个钱商买走一枚仿制的壮泉四十。回忆起整个过程的一幕幕,袁林这时才恍然大悟,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精心编制的骗局。
袁林:一,你的十几年的好朋友告诉你这个信息;二,它是窖藏;三,是你亲自挑出来的,几个因素结合到一起,你的任何思想都麻痹了,放松了警惕,所以这个关头,很多专家就在这个关头犯错误,容易上当。
主持人:就在种种烟雾之下,就算你是行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袁林当时鉴别的关键点应该是看钱文书法,笔法是否流畅,笔意是否合乎时代风格和书体特点。如果对这些了解得不够透彻,上当的几率就比较高了。因为不论从钱本身的铜质和锈色来说,它能露出的破绽并不多。在当时出于对朋友的信赖,袁林没有多想,以至于上当受骗了。
古钱收藏常常是一票否决,钱文书法和锈色只要有一点破绽,就意味着风险。钱币收藏界的知名收藏家陈林林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4年的那一天,当他看到朋友荣老师那枚三万元买到的大唐镇库钱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立刻涌上心头。
1994年的夏天,在河南洛阳的一个古玩市场里,陈林林在店内随意翻动,店主神秘的拿出了一枚钱,一枚开价八万元的古币,是一枚陈林林从来没有见过的钱币,大唐镇库钱。
![]() | |
古钱币收藏家陈林林:你比如说铜质,唐代是用的青铜,这个也是青铜的。风格属于晚唐风格,也是正确的,书法,我当时对照了唐代碑拓。
但是,在其它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这枚钱没有锈,而这个锈色恰恰是最关键的证据。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古钱币,绝大多数都是发掘品,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它们埋藏在地下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锈色,行内叫做生坑锈。
但是这种历经千年才能生成的锈色在仿制高手那里,都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原料调配而成,用牙刷轻轻的播撒,就可以在钱币的表面形成一层自然细密的锈色的底色,然后再随意的点上些红斑、绿点,模仿红斑绿锈。如此这般作锈,一枚假钱就披上了千年沧桑的外衣。
但是细细看来,真锈和假锈在视觉上的差别还是可以捕捉的,千年自然刻划的,真锈看上去显得沉着古朴而又生机勃勃。假锈就显得比较浮艳,呆板。
锈色是古钱在沧桑岁月中与历史不断相遇的印记,是鉴定真伪最关键的证据。这枚钱没有锈色,会不会是一枚翻铸的钱呢?陈林林想到了新的可能。
中国古钱币的铸造工艺从唐代开始普遍采用了翻砂铸造,它用细砂制范,速度快、沙子可以重复用,目前仿制古钱的一种重要手法就是这种传统的精铸法。
为了使仿制的钱在形制和文字上接近真钱的风貌,模子一般用真钱,也有用塑料的雕母。从鉴别的方法来说,这样出来的钱往往要比真钱厚和重。
翻砂仿制的一个致命破绽就是容易出现沙砾印记,撒上滑石粉就是为了掩藏这个马脚。接着就用筛子将细砂均匀的撒在钱模上,完全覆盖一层后再用沙土把范填满,用力压平使钱模的文字深深印在范上。这时把钱取出,刻好浇灌铜水的流道,面范就完成了。
仿制的钱采用老铜来融化铜水,这样在铜质上就可以与真钱的年份相差无几,当铜块在1200度的高温下化成液体后,放入玻璃将杂质提纯出来,这也是一种土办法。温度达到1300度可以浇铸,因为铜水随时都在冷却,所以浇铸的速度要快、流量要匀,如果控制不好,非常容易造成流铜不均,空鼓,那这批钱就是废品了。等铜水冷却成型后,打开沙范,一个个钱树从沙土中露出来,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铜水浇铸时的流道。
![]() | |
这时的钱还是半成品,现在可以用电力机械打磨净边,然而在历史深处的作坊里,钱是工匠们用手一枚枚挫磨出来的。作为仿制品,还要将钱浸泡到硫酸铜的化学溶液里催生锈色,然后再埋到土里,直到锈迹斑斑方才蒙混出场。
八年后,陈林林与一位朋友荣老师见面,看到荣老师手里也有一枚大唐镇库钱,他一下子就想到自己八年前看到的那一枚被自己放弃的大塘镇库钱。
主持人:如果说这枚大塘镇库钱是一枚仿品,那么作伪者为什么会漏掉作锈这一重要的环节呢?可是,如果说它是真品,没有锈色的古钱,谁又能证明这就是一枚曾经守护着金山银山钱库的大唐镇库钱呢?8万元不是个小数目,陈林林不能冒险。于是,陈林林与这枚大塘镇库钱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直到八年后陈林林看见荣老师的这枚钱,陈林林一下子就明白了。两枚钱在形制、铜质、钱文上都非常一致,只不过这一枚是生坑锈,而八年前的那一枚是流传了一代代的传世品。
陈林林:当时看到荣老师的这枚钱,十年前那枚钱币就是因为,锈色方面的一点证据不足,被我放弃掉了。后来看到荣老师这枚以后,马上就会想到十年前的那一枚钱。现在不知道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感觉到当时放过了一个机会。
然而这份证据迟到了整整八年,虽然它验证了八年前那枚大塘镇库的真实身份,但是却也无情的提醒陈林林当年放走了一个珍贵的机会。收藏就是这样,一旦错过就有可能终生无缘。
两年过去了,就在陈林林快要淡忘了这件事的时候,这一天,一位收藏家从洛阳匆匆赶来。陈林林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带来的竟然就是那枚和自己擦肩而过的大唐镇库钱。
陈林林:八年了,这钱一直没有卖掉,证明它被人认知度不高,当时我就意识到这枚钱会很便宜的被我买到。
最终,这枚大唐镇库以1万元成交。历经了如此曲折的一段过程,这枚钱终于结束了它在市场中十年的漂泊。
钱币收藏家戴青民:可以说是物归其主,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这钱转来转去跟你有缘分,最终会转到你手里来。换句话说,这个钱没有生命,如果有生命,颠沛流离十年,最后被一个认可的人拿到,我想它有生命的话对它本身也是一个安慰。
每当他们穿越时空与你相遇,不论你是将它视为现实的财富在一双双手中不停地流转;还是以鉴赏的慧眼借机感悟历史,品味文化,只要你还钟情于这种跳跃和急速旋转的身躯里里放射出的光芒,那么关于孔方的传奇就还会绵绵不绝……
主持人:作为货币,钱币需要人们迅速准确的点校收存,这是一种对财富的计量,就像考古工作者发现的那枚带角的古币一样,起的是点数的作用。而作为收藏品的古钱币何尝不需要人们予以鉴赏的慧眼解读历史,品味文化呢?古钱币这部历史巨著,每一位收藏者能够捧读到哪一卷,这是个人的品位和眼力,也还有财力所致,同时也是一种智慧的较量。好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