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艺术品虚火旺:北京上半年拍卖总成交额增长91%

[日期:2007-07-21] 来源:市场报  作者: [字体: ]
 


    热闹的艺术品拍卖会现场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舒小峰11日说,北京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北京文物拍卖企业共举办各类拍卖会60场,总成交额为4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1%。

    在内地拍卖持续低迷了两年之后,此时文物局提前公布这样的数据亦可令不少投资人增强信心——往年北京市文物局都是年初才召集新闻媒体发布前一年度的成交数据。联想之前民生银行高调介入艺术品投资业务,再对照股市的大幅波动与房市的云雾缭绕,不禁让人疑窦丛生: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真的已步入良性局势了吗?

    北京上半年文物拍卖总成交额40.2亿元的背后,是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新增文物拍卖企业5家(总数达到77家),新增文物商店5家(总数达56家)。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文物局共审核文物拍卖标的67338件(套),较2006年同期增长了75%——由此可见,僧多未必“粥”少。只是这粥里,究竟放有多少米,加了几许水,又添过哪些佐料?

    文物原本不可再生,在正常的流通速度下(以国际上收藏家5至10年更替或提纯收藏类别的最短时间为计,一般的更替周期为10至20年),合法公开交易的传世品只会越来越少,不知这突增的75%的标的可作何理解?一种假设是内地无真正藏家,手中藏品皆为商品,方可于各家拍卖行内迅速流通——这种假设笔者可以提前否定,尽管内地艺术品收藏人群所呈现的是不合理的“倒金字塔收藏秩序”(藏家:投资者:投机者=1:2:3),然而巨大的基数决定,内地处于高端水准、具备真正艺术鉴赏力的藏家并不在少数,这些人往往都具备强大的财力,并能按照自己的规划的序列进行收藏,他们也不会轻易出手自己购入的文物精品。再来看第二种假设,在市场可供流通的文物减少的情况下,“文物标的”数量剧增又意味着什么,笔者也不必赘言述之。

    需要强调的是,本篇讨论的是“文物”市场,并不是大范围的“艺术品”市场。最后再来看一组北京市文物出境的数据: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出境鉴定所上半年共鉴定私人携带文物37692件,办理临时入境并复出境文物4183件。(马继东)

    ■相关链接

    多次参加北京市文物局的年终拍卖公司总结,他们所列出的数字中其实有两个大问题。

    第一,他们的统计只会根据拍卖公司上报的数字进行统计,因此他们只会以数字统计数字,一些虚假成交或者其他原因成交的数字都会出现在这个最终的统计里面。比如在去年统计中,北京某以拍假出名的公司竟最终以成交额总量第三的成绩排在了北京地区拍卖公司的前三强。这个问题,当时一些参加会议的人员曾反映过,但因操作上的问题,一直没能改变。

    第二,北京市文物局在统计数字时,是将拍卖公司所有的拍卖标的全部进行统计。因此,以上所统计出来的数字中并非只有文物艺术品,这些标的中还包括:中国当代艺术、油画、书画及其他标的。

    因此,北京市文物局所公布的数字只能作为参考,而且还得看懂这些数字。

    不过从目前拍卖公司的现状来看,在今年,北京地区,能推出古董专场的拍卖公司与往年有所减少,上拍的拍品数量也有所减少,一些拍品的价位也有所回落。因此,在艺术品市场总体上升的情况下,文物艺术品的市场是有所回落的。(小杜)

    ■声音

    这则新闻可信度值得怀疑,没有什么意义,虚假成交都能占一半以上。(yefeng0719)

    这则新闻列出来的数字可信度值得怀疑,虚假成交都能占一半以上,这些数据并不能代表市场的繁荣,就有如考古报告一样,都是发掘完后人为做出来的,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子余)

    匪夷所思的消息,一笑而过罢了。(上善若水)

    北京市文物局在统计数字时,是将拍卖公司所有的拍卖标的全部进行统计,因此,以上所统计出来的数字中并非只有文物艺术品,这些标的中还包括:中国当代艺术、油画、书画及其他标的。别忘了,发布消息的机构是“文物”局,自然要把艺术品市场诠释为“文物”市场,这也才便于统一管理。(小杜)

     光是看数字,肯定是一头雾水了,其实没多大意义。如果想了解实际市场情况,只要看看那几家大的拍卖公司的业绩就够了。这些数字把虚假成交都包含在里面,不能算准确的。包括雅昌的什么成交指数也是不靠谱的,起不到太大的参考作用。上半年拍卖公司总成交额的前十位,北京的包含嘉德、保利、瀚海、匡时、荣宝,5家公司总成交额在25亿元左右,加上其他中小公司的总成交额在40.2亿元也能说得过去,当然也包括卖假货的公司。今年市场状况比去年好很多,这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很多公司在投放的拍品数量上也增加不少。特别是保利去年没有拍古董,今年也增加了这个项目。但是北京市文物拍卖投放总体数字增加到75%,恐怕是因为泥沙俱下的结果吧。

    还有一个感慨就是,市场不好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公司都会表示,要控制拍品数量,考虑市场的容量,但市场好的时候什么都能卖得掉,大的公司也不会去削减数量,所以总数增加也不足为奇。还有当代艺术大谈学术,每个批评家都大谈自己的学术,谁的是真学术? (dongxu)

     这个数据我认为并不权威,至少不是通过真实成交量来算的,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它只能反映我们的文物市场仍然很混乱。 (太阳下的雪糕)

     40亿元最少要缩水20%!(牟建平)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量少稳定性大 世界上最值钱的人民币
下一篇:艺术品难以理财 拍卖市场获利仅二成?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