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巴壶 资料图片
继唐卡收藏风行于市后,又一类藏族古典工艺品——贲巴壶近日受到了内地藏家的追捧。仅在本周,南北两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两件不同质地、同一年代的贲巴壶工艺品均以高价成交。
一件在北京艺术品拍卖会高价成交的清乾隆粉彩莲托八吉祥纹贲巴瓶为瓷器制作,高19厘米,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红彩款。器身通体以白釉为底,绘粉彩缠枝花卉图案,腹部花卉纹中还间隔八宝纹,颈部绘变形长莲瓣纹,以红、蓝、黄、粉四种颜色交错于纹内;全器纹饰布局得当,疏密有致,彩绘规整精细,色彩精美华丽,为乾隆朝官窑的典型器皿。
在乾隆嘉庆年间很流行
而在杭州拍卖会上仅以82万元成交的清铜鎏金贲巴壶更具市场代表性,该拍品自1995年以来三度上市拍卖,每次价格均有飙升,本次成交价距离上一次成交价格之间的差距高达38万元,上升势头可谓强劲。
该拍品与北京拍卖均系清朝乾隆年间制作,但材质以精炼黄铜为主,高达34厘米,通体由莲花瓣纹、如意云头纹和缠枝莲纹组成,寓意五族共荣、生生不息,另有五彩缎制成的瓶衣。其选材贵重,工艺精美,堪称18世纪我国艺术品的杰作。
贲巴壶 资料图片
除了清代古董的特性,题材好、彩绘面积大是这两件拍品得以高价成交的主要原因。其实,贲巴壶原为藏族民族活动时所用器物,只有金属质地的。清代乾隆皇帝命令官窑仿照藏族贲巴壶,大量烧制瓷器艺术品,继而演变出珐琅、玻璃、金银乃至玉石的贲巴壶来,民间作坊也开始生产各类金属贲巴壶,该民族艺术品遂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大放异彩。
我们而今在收藏市场上看到的贲巴壶,兼有民族工艺品与清代古董的双重身份,文化内涵深刻,器形统一为洗口、束颈、球形腹、高足外撇,腹部有龙首弯曲向上,且无柄,通常内壁及内底施松石绿釉,足内书“大清××年制”六字三行红彩或青花篆书款。 (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