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一生可以说全部奉献给了艺术,实现了他早年所说的“至于我个人是始终要以艺术运动为标志”的诺言。他不仅是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也是中国画革新改良的实践者,他既懂得如何借鉴西方,也深知不能脱离本民族的土壤,他在融会中西绘画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在近代是无人可比的。
林风眠善于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加以创造性的应用。他20年代留学法国时,便受到蒂戎美术院院长杨西斯的指点告诫,开始关注本民族的艺术精华。回国后,他对皮影、剪纸、漆器、脸谱等都悉心研究。他画的戏剧人物,吸取了皮影的造型特点,大刀阔斧的人物轮廓,简洁明了的几何造型,把人物的特征展露无遗,借鉴了传统艺术造型夸张的长处。浓浓的诗意与强烈的表现,是林风眠绘画给观者的直观感受。
近两年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刮起了一股“林风眠旋风”,作品上拍数量之多,成交价格之高,前所未有。无论是仕女人物、山水风景,还是花卉静物,都受到买家热烈追捧。2004年迄今,林风眠作品成交价超百万元以上的达数十件,市场表现十分抢眼,备受市场各方人士的关注。长期以来,由于面世作品稀少、买家缺乏了解、市场有待推广等诸多原因,林风眠绘画在市场中一直受冷落,作品价位在低位徘徊,与同时期的几位大家如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傅抱石等相比无可比肩,甚至屈尊于二流画家的尴尬境地。如此严重扭曲与偏离的市场表现与定位,与林风眠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杰出地位与贡献不符。市场终将对这种不合理的价值偏离作出校正,回归其应有的市场价值。有眼光的、理性的收藏家也绝不会被暂时的市场失真所迷惑左右。
自2004年始,林风眠作品的市场价格开始明显升温,国内拍场全年百万元以上成交的有10余件,表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2005年春拍,各大拍卖行均将林风眠作品视为重点对象,下大力气征集真品、精品。纵观内地春拍各大拍场,大有“无林不拍”的味道。林风眠画作已成为收藏家眼中的“香饽饽”,其绘画绚烂夺目的色彩、新颖独特的构图、粗犷流利的线条、幽深孤高的意境、强烈撼人的表现,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同与赞誉。在2005年春拍中,其作品成交价超百万元以上者近20件。上海敬华《赠蔡若虹山水人物花鸟册》以533.5万元创出内地林风眠作品最高价。此外,上海保利《小薇》506万元,中国嘉德《仕女图》297万元,北京翰海《仙人掌》132万元,北京荣宝《憩》253万元。2007年春拍中,北京保利《紫衣少女》280.5万元,香港佳士得《静物》213.8万元。当前,林风眠的绘画已然是炙手可热,真迹百万难求,其作品艺术价值与投资价值已博得买家的一致认同。
伴随着内地市场“林风眠热”的兴起,一些投机者闻风而动,赝品纷纷面世,混迹拍场。仕女、山水、静物都有仿造,尤其以他招牌式的《白鹭》、《秋鹜》、《仕女》数量最多,百万以上成交屡见不鲜,特别是近一年来油画伪作呈明显增多之势,投资者应保持高度的警惕,严防上当。
辨别林风眠画作的真伪,可从他最具个人特色的色彩、线条两方面入手。林风眠真迹,水粉与水墨混用每每十分和谐娴熟,浑然一体,搭配自然,相得益彰,互不相碍,即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处理、技法相当成熟。而伪作往往在水粉施用上缺乏法度,造作生硬。毕竟林风眠为把水粉引入到国画中,做了几十年的探索试验,远非造假者轻易可得。在线条上,林风眠的粗笔粗壮有力,细笔道劲流利,极富弹性,“挺而活”是其最大特点,且用线宁少毋多,贵在简洁洗练。50年代中期他便说:“我的这种线条已练了至少20年的功夫。”可知得来多么不易。目前市面上的伪作,线条每每软弱乏力,毫无弹性,呆板有余,活力不足。
在现代美术史上,林风眠不仅是位开拓者、莫基者,在中国画改革上更是一个积极实践者,他在融会中西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鲜人可比的,为中国画开拓了一方新天地。当前,虽然其画作已实现了初步的价值回归,但还远未达到应有的合理价位,与同时期的几位大家相比相差甚远,未来精品突破千万关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