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2007年8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五期《钱币》报上,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www.jibi.net),谢谢!
近期,与“清明上河图(书画长卷复制品)”、“毛泽东金玉墨宝”等宣称“以世界首创的‘黄金宣纸’为载体”的书画复制品类似的涉嫌虚假广告又死灰复燃,频频出现在各大报纸和网络上,在此特别提醒广大收藏爱好者和消费者提防广告陷阱,切实保护好自身利益!
此类涉嫌虚假收藏品广告目前发现有:“《清明上河图》黄金书画长卷复制品”“纯金版《圆明园四十景图》”“《周易》黄金宣纸经卷”“黄金珍藏版《兰亭序》”等等,都宣传称“以世界首创的‘黄金宣纸’为载体,印刷在纯度为99.9%以上的特质黄金‘宣纸’上”,但事实上,在今年2月份上海市工商局在查处虚假违法广告的过程中已向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证实国家行业标准并无“黄金宣纸”一项。其中一篇标题为《999黄金再现千年“国宝”,1:1完美复苏<书画双绝>》(总长20.4米黄金长卷《兰亭序》、《清明上河图》震撼发售)的宣传广告中提到该产品“全球公正发行5000套,统一发行价为25800元”,却无标明实际所含黄金重量;用“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监制”“是极其罕见的藏品,品质极高,收藏价值无可估量”之类的禁用的误导性用语虚构事实抬高产品身价并毫无依据地承诺或判断产品升值前景,但是却避而不谈付出昂贵价格购买产品的风险。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间收藏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收藏,正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中国内地最"火"的投资方式之一。最近几年,民间收藏队伍和收藏领域不断扩展,收藏品种之多、范围之大真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民间收藏热兴起,收藏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眼下的收藏热和过去国人修身养性的收藏原则相比,则明显带有投机成分。人们浮躁的膨胀的私欲,收藏爱好者发家致富的发财心理,恰恰助长了不法商家的投机行为。因而也滋生了收藏品市场赝品泛滥,泥沙俱下;真真假假,鱼龙混杂的不良现象。回想前年,报纸上“黄金书”的广告铺天盖地,最后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叫停。目前市场规范,颇有难度,唯有收藏者去掉浮躁心理,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鉴赏水平。以真为鉴,以假为鉴,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有“黄金宣纸”等字眼类似的收藏品广告即有涉嫌虚假广告的嫌疑。只要广大收藏爱好者和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铜臭气熏晕,应该是容易辨识、鉴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