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翠中翠:借邮票通向“罗马”

[日期:2007-10-14] 来源:晏树明  作者:晏树明 [字体: ]
 消费问题:黄金有价玉无价

  之一:翡翠文化历史悠久(年代久远)

  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在近8000年的历史长河中,玉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我们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文明进步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翡翠作为玉中之王,是一种钠铝硅酸盐的混合矿物,硬度在6.5度至7度之间,俗称“硬玉”,指的就是人们常说的“翡翠”。翡翠产自缅甸北部地区,开始作为一种饰品佩戴使用却在中国。文化底蕴根深蒂固翡翠,自古以来就蕴涵着神秘东方文化的灵秀之气,有着“东方绿宝石”的美誉,被人们奉为最珍贵的宝石。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古人用两种美丽的小鸟来命名一种宝石,无形中为这种宝石增添了一种悠远的文化气息。据考证,国人与翡翠结缘始于明代,兴盛于清代。与中国传统玉文化精神内涵相契合,蕴涵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寓意,传承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博锐|263
  之二:翡翠市场风声水起(消费趋势明朗)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已逐步成为翡翠消费的主要市场,现在已经形成了广东、云南两大加工地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主要消费城市,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翡翠检测鉴定的科学权威化,中国翡翠市场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据权威调查部门统计的数据来看:全国翡翠销量每年约以25%-35%的速度在递增,2006年末,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对中国内地翡翠业进行了岁末盘点。盘点报告指出:1.内地市场销售额达100亿元人民币;2.翡翠饰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设备、包装等从业人员达50万人;3.全行业共加工生产各类翡翠雕件、挂件、手镯、镶嵌首饰等约200万件,约占国内珠宝玉石首饰总销售额的7.5%;报告还对内地翡翠业的长足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的翡翠市场,前景越来越好;同时,以欧元结算的翡翠矿石原料近几年来的涨价幅度几乎番了一倍,高档翡翠价格的涨幅也较以前攀升了45%左右,未来玉石制品价格的上涨已成定局。

  随着人们的品味不断提升,对于翡翠饰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西文化的碰撞,使东方人对于天然、富有特殊文化底蕴和寓意的翡翠颇有好感。例如雕工精巧的蝈蝈白菜(百事有成)、独特创意的豆角(福豆)、五福捧寿,还有象征平安的观音……都成为人们购买翡翠的首选。有关专家也指出,翡翠饰品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翡翠,消费者对质量上层、雕刻精细、意境天成的上等翡翠的消费趋势已略见雏形。同时,中国具有数千年古老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的文化渊源,人文信仰影响着人们对于物质文明消费的态度。因此天然玉石雕刻工艺也是人们所最看重的。设计低俗的饰物开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很多行家预测:新一轮的翡翠收藏热潮即将开始,其基础是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很多行家都确信这次热潮将远远超过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翡翠热。可以说,现代翡翠产业正在中国内地迅速崛起。

   之三:翡翠市场呼唤标准(行业标准缺位)

  翡翠市场虽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而我们面临的却是翡翠行业缺乏衡量其价值的评判标准的尴尬。且随着历史的进步,作假技术日益提高,从目前市场的情况分析,主要的问题有:用抵档冒充高档品;以合成品冒充天然品,而且技术提高极快;以优化处理品冒充纯天然品,技术也不断提高;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虚标高价,蒙骗消费者的行为在市场上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翡翠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也导致了行业诚信和企业信誉的下降,为整个中国珠宝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留下了莫大的隐患,也为中国翡翠产业走向世界、走向西方国家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另外,对翡翠价值的评估,我国一直沿用“老法师”凭经验办事的习惯,这也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由于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同样的东西,定价差别会很大,这给消费者宝玉石无标准,吃不准的不良印象;由于不借助于科学手段,又无标准,因而也难免出现评价误差;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也难免出现与客观现象不符的评价现象。

  其实这与翡翠市场一直以来缺少一个严格权威的标准不无关系。因此,要保护翡翠市场,就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合理的行业标准,以此让翡翠市场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从国际的发展趋势而言,各国对宝玉石的评价都力争走向科学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例如美国宝石学院建立的钻石4C标准被国际所承认,也为大家所接受;日本有色宝石方面也作了许多的工作,进展也很大。因此,在新的形势和市场经济现状下,我国的珠宝产业要想突围,面貌必须改变,否则将被排斥于激烈的国际竞争行列之外,开展宝玉石鉴定与评价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项目登上特种邮票
下一篇:百余框集邮精品将在邮文化节期间亮相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