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通宝钱,楷书汉文直读,小平光背,青铜质,径2.4厘米。生坑出土,开门见山,钱币通体红斑绿锈,锈结牢固。字体与辽风大相径庭,很有北宋瘦金体味道。因锈斑与缺残,“通”字与“康”字易混淆,结果错把大元当大康。
大元通宝,元武宗海山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始铸,非年号钱。该钱版式繁多,大小厚薄不均,折十蒙文大钱正式通货,广加铸行,现今并不鲜见。而汉文大元通宝分大小两种,均极为罕见,小型尤少,为古钱珍品。汉文大元通宝之所以稀缺,一则元代以纸钞为主,铜钱为辅,铜钱中以蒙文居多,汉文铸量颇少。二则元武宗沉溺酒色,三十一岁病亡,在位仅四年,为应对“财用不给,帑藏空竭”,至大二年开始变更钞法,强行颁行“至大银钞”,至大三年又铸大元通宝、至大通宝铜钱行使,仍无成效。物重钞轻,通货膨胀,寅吃卯粮,经济危机加剧。至大四年,仁宗即位立下诏书罢废“至大银钞”、铜钱,并封存焚毁,所以汉文大元通宝后人少见。
或因封杀而残缺, 或因残缺而幸存。一枚古币,一角缺残,承载一段历史的无奈与悲凉。
大元通宝,元武宗海山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始铸,非年号钱。该钱版式繁多,大小厚薄不均,折十蒙文大钱正式通货,广加铸行,现今并不鲜见。而汉文大元通宝分大小两种,均极为罕见,小型尤少,为古钱珍品。汉文大元通宝之所以稀缺,一则元代以纸钞为主,铜钱为辅,铜钱中以蒙文居多,汉文铸量颇少。二则元武宗沉溺酒色,三十一岁病亡,在位仅四年,为应对“财用不给,帑藏空竭”,至大二年开始变更钞法,强行颁行“至大银钞”,至大三年又铸大元通宝、至大通宝铜钱行使,仍无成效。物重钞轻,通货膨胀,寅吃卯粮,经济危机加剧。至大四年,仁宗即位立下诏书罢废“至大银钞”、铜钱,并封存焚毁,所以汉文大元通宝后人少见。
或因封杀而残缺, 或因残缺而幸存。一枚古币,一角缺残,承载一段历史的无奈与悲凉。
中国商报 陈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