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银行发行的纸币
中共曾经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省瑞金宣布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个政权终结于1937年9月6日。苏维埃政权的国家银行成立于1932年2月,由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任行长。由于物资紧缺,当时印钱的纸是自己用烂鞋底、断麻头、树皮等纤维物品制造的。虽然自己印钱困难,但是当时红军征战中缴获富人和官府的大量财宝却是硬通货,为此还秘密在一个山洞中建立金库。
苏维埃国家银行刚建立时,只有五个人。据当时参与银行运作、中共建政后担任国家银行行长的曹菊如回忆:“这时总行全部人员只有行长一人、记账员一人、出纳一人,另一帮助出纳,管兑换兼做杂务,加上我一个,共五个人。”随后,人员逐渐增加,在江西和福建省则建立国家银行分行,两省中的各县也开设支行,在1932年开办了银行训练班,培训各分支行工作人员。
当时中央苏区的纸张缺乏,可供印钞票的高质量纸张更难找到。毛泽民带领银行职员到处采购烂鞋底、断麻头,采集纤维较韧的树皮,用锤子捶碎,自己造纸。有人觉得这个工作太艰巨,就对毛泽民说:“毛行长,我们自己发行货币,条件不太成熟,市面上不是有现成的货币吗?先将就几年再说吧。”毛泽民回答说:“是的,但那是敌人的,印钞机在他们那边,刀把了攥在人家手里呀。我们有了人民政权,就应该有人民自己的货币。万事开头难嘛,怕什么,将来连天下也是人民的。”
经过半年的努力,苏维埃印钞厂用自己制造的纸张,用从国民党统治区购进的油墨及其它材料,于1932年7月印制出了第一批货币,先后印制的纸币面额为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五种。到1932年底,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纸币总计65万余元。与此同时,还铸造了“大头”(袁世凯头像)、“小头”(孙中山头像)和墨西哥版“鹰洋”三种银元和二角的银毫子,也铸造过一分、五分两种铜币,仅1932年即铸造银元十万多元。
苏维埃银行发行的硬币
毛泽民还兼第一任钨矿总经理,经营三个矿场,把钨出口香港。据当时一些干部和工人的回忆,1933年中华钨矿公司所辖盘古山、铁山垅、小垅三个矿场,年产量约计1800吨左右。”“到1934年时,盘古山有工人约两千人左右,铁山垅有七百多人,小垅有两千人左右,三个矿场全计约近五千人。”
当国民党政权加紧对中共军事力量的攻势之后,中共的红军不得不打起游击战,四处转移,以此周旋。“搬家”越来愈多,携带大量的财宝也不安全,于是决定在位于石城地区的烂泥坑建立秘密金库,雇佣了一百多民工,将大量金条、金锭、银元、元宝、珠宝、金银首饰以及钻翠工艺品,国民党统治区发行的纸币,苏区铸造的银元,甚至还有在金店作坊里才能看见的金扣子、金发卡等装饰品,搬到一处秘密山洞中。毛泽民和两个士兵士封闭了山洞。除了他们三个人,以及少数中共高层之外,没人知道苏维埃国家银行的金库在什么地方。
但不幸的是,国民党军队1934年向中共苏区核心地带逼近,首先波及的就是石城地区。毛泽民找到毛泽东,说他准备把金库搬到兴国附近去。毛泽东说:“还是分散给各部队保管吧。”于是,毛泽民重新开启了金库,再次雇民工把财宝往山下搬。这些财宝在大规模军事转移前被分给了各军团,各军团又把部分金锭、金条、银元以及钞票一一分给了官兵。当时,红军的处境已经很艰难,不久就开始了长征,这些钱财资助了红军一段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