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天津混混撒泼骗钱绝招 比挨打比剜肉不呻吟

[日期:2007-03-06] 来源:  作者: [字体: ]


  混混儿,又称混星子或锅匪,是清时天津地区一种以撒泼白赖为特色的流氓帮伙通称。据说起源于清初,但鼎盛期则在嘉庆以后,直到光绪后期,方在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的严厉镇压下,归于销声匿迹。

  锅匪,是官方文件上的叫法,源于混混儿同食一锅的组织形式。这些有力气不干活的游民无赖,喜欢十几个或几十个人聚合成为一伙,在闹中取静的地方,半租半借几间房屋,支口大锅同灶而食,屋里除大炕苇席和一些炊具桌凳外,就是暗藏些械斗用的蜡杆子、花枪、斧头类。敛财的方式,大抵与各埠流氓相似,如开赌摊抽头、立私炉铸伪及欺行霸市、冒充牙侩、把持津渡、拦河取“税”,以及占码头开脚行、吃讲茶办赛会等等,再就是受雇于人,聚众械斗。

  最能体现混混儿特色的,是虽无武艺却不畏皮肉苦痛的“卖打”之勇,多在争行夺市的勾当中展露头角。以“搅赌局”为例,开赌抽头,最易引发垂涎者,想分一杯羹,就要靠“搅”。搅赌局的方式有多种。或者是单枪匹马冲进赌局,破口大骂,乃至捣乱,照例就有局头豢养的打手冲上来揍他,混混儿的本事,就是插上两手,抱住后脑,胳膊肘护住太阳穴,两条腿剪子股一拧,夹好下身,侧体倒下,刚巧把赌局的大门拦住,然后听任打手痛殴而不还手,嘴里则泼骂不停,哪怕皮开肉绽,血流全身,也不能有呻吟,更不能讨饶。这阵势僵持下去,眼看着赌场就开不成了。局头喝一声“擎手吧!够样儿了”。打手便立时停手,自有人出头说好话,安排将被打者抬回家去养伤,送钱送礼。待伤愈后,经人牵头讲条件,每天由赌局送一两吊钱作津贴,风雨无阻,分文不少,名为“拿挂钱”。这混混儿的身份,也就算“混”出来了。再厉害一点的“搅”法,是跑进赌局后,不动声色,径至赌台前,抽出刀子,在自己腿上剜下一片肉来,代替押宝的赌资,将赌客吓得胆战心惊。局头知道是来取闹的,吩咐手下道:“来人哪,给这位朋友上药。”便有人拿一把盐末给他捂在伤口上。咧嘴喊疼的,叉出门去,这叫“栽了”。有能耐的,谈笑自如,不露出一点痛苦模样。少不得经人说合,结果也可以每天“拿挂钱”。至于集体性的搅赌局,则以整个没收相威胁,少不了是双方一场恶斗,败者退出,胜者占有。若打不出胜负,再经旁人说合,形成共同占有的局面。

  说到混混儿的集团性械斗,更是触目胆寒。出发前先摆列凶器,名为“铺家伙”,意在示威。假如同对方有“死过节儿”,预先选定几个人准备牺牲,或自告奋勇,或用“抽死签”的方式取决。即使当场死不了,事后若需要,即由这几个人顶名投案,承担凶手罪责。开打时,真能抖蜡杆子耍武术的没有几个,余者一概不过是蛮打死剁。但一般情况下只限于头破血出,肢体伤残。如无必要,谁也不愿酿出人命重案。及至斗到酣处,甚或失手酿出人命了,才有人出头劝止。最妙的是,混混儿械斗正酣时,有弹压之责的官兵并不当场抓人,全远远地站在一边瞧热闹。等他们打完了,自然会各出一批人顶凶投案。而到衙门里“过堂”一节,也是他们显示“卖打”能耐的重要场合,届时大堂下瞧热闹的挤得风雨不透,当事双方尤为提心吊胆,生怕自己这边的人出丑。什么叫出丑?就是熬刑不过喊痛呼饶。旧时衙门里的刑罚,相当酷毒,从掌嘴、打板子起数,凡压杠子、坐老虎凳、上光棍架、跪铁锁等,无不使用,血肉横飞及昏死过去是家常便饭,甚至折臂断腿。而受刑者为保住“混混儿”的身份,皆咬紧牙关,断不呻吟一声。其实混混儿的群殴,也以私了为多。当真见官时,也有劣绅奸商受人之托,出头求情,向官府递禀请求和解,暗中则花钱上下打点。当官的也乐得弄几个外快用用,即令两边出具息讼甘结,销案完事。

  如此泼徒,如此官府,混星子遂成人见人怕的市井豺虎,在天津地面上逞了上百年的威风。

  摘自《流氓世家》 作者:完颜绍元 出版:中国档案出版社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毛泽东最后一个生日:寿面碎在锅里
下一篇:历数古代流氓奸污妇女的五种禽兽伎俩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