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延安困难时期 毛泽东吃鸡是任务

[日期:2007-04-01] 来源:  作者: [字体: ]


  毛泽东诞生于1893年,于1976年去世,享年八十三岁。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国内和平时期,毛泽东的身体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即使是到了晚年,他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这些固然与他的饮食习惯以及坚持运动的爱好离不开,但周边人士对他在生活中的“特殊”照顾不无关系。

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毛泽东出身于乡村,所以他的饮食习惯一辈子都保持了农民的本色。他一生进食都讲究一个“杂”字,还特别喜欢吃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老百姓爱吃的东西。如泥鳅、鸡头、鸡脖子、鱼头、小鱼虾。他还喜欢吃杂粮,主食大米中还常掺黄豆、红豆,在面粉中掺荞麦粉、高粱粉或玉米粉及其它粗杂粮。

  除了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因素。毛泽东一生都和运动健身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工作有多忙,他都会挤时间从事健身运动。他能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当的健身方式,梳头、按摩、擦澡、散步、爬山、游泳、跳舞、外出巡视、远途旅行等,其中游泳是他毕生的爱好。

延安时期受“特殊”照顾

  1935年1月中旬的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确立了在中共党内的领导地位。出于战略的需要,毛泽东率红军转战陕北,并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一年后的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二、四方面军到达陕北,三大主力胜利会师。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随中央机关由保安迁往延安,直到1947年3月18日红军撤离,也就是说,毛泽东在延安整整呆了十年之久。

  当时的延安,堪称中国内地最贫穷的地区之一。这可以从与毛泽东关系亲密的美国记者斯诺在后来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窥豹一斑:“1936年底,当中央红军进驻延安并把它作为陕甘宁边区的行政首府时,延安只是一个约有一万人的贫穷沉闷的集镇。”“整个陕甘宁的贫穷落后全反映在延安的萧瑟之中。”

  而当时的周恩来也对斯诺说:“陕北的农民太穷了,他们的土地非常贫瘠。在江西和福建,人们是打着包袱来参加红军的,而这里的人民参加红军连双筷子都不带,再也没有比他们更穷的了……”可见,当时的红军身处延安,在物质条件上确实很难得到更多的供给。

  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也意识到延安地区的困难,熟读史书的毛泽东自然不会不懂得与民众同甘共苦维持政权的道理,因此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

  但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为了保证毛泽东的身体健康,提出了一些“特殊”待遇——每天让毛泽东吃一只鸡。对于当时的延安民众而言,鸡肉已经是非常奢侈的“生活高级品”了。

陈云:毛泽东的健康很重要

  由于生活艰苦,而共产党的又是打着“平均主义”的旗号进驻延安以及其它革命根据地的,因此,毛泽东所享受的“特遇”自然引起民众以及党内的质疑。对此,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陈云出来为此事作说明。

  陈云当时负责中共官员的工作分配,高级干部由毛泽东(有时也包括刘少奇)决定,中级干部由组织部(有时由陈云亲自谈话)决定,下级干部由所在单位决定。

  据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回忆:他最后一次到中央组织部,高文华(中共湖南省工委书记)在低头看有关司马璐的材料。然后他站起来,走到窑洞的后边。一会儿,陈云随高文华走出来,陈云也在这个窑洞里办公。然后,司马璐被陈云叫去问话。

  当时,陈云写过一本小册子,叫《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是早年中共学习的必读文件。陈云当年作这项政治报告时,司马璐也坐在下面听。当时,司马璐坐在前面的地上。陈云讲完问道:“同志们有什么问题吗?”

  一位比司马璐年纪略长的官员从他身边走过去向陈云递了一张条子,随后,陈云说:“刚才这位同志问,既然共产党是讲平等的,为什么我们大家的生活这么苦,毛主席却每天吃一只鸡?”

  陈云接着做出回答说:“是的,毛主席每天吃一只鸡,这不是毛主席愿意的。毛主席希望和我们大家过一样的生活,但是同志们想想,毛主席的健康对中国革命多么重要!所以,毛主席不愿吃鸡,党中央的命令一定要毛主席吃鸡。和我们每一个革命同志一样,毛主席吃鸡也是一种革命任务。”

  据司马璐后来说,在他的印象中,当时一般的党员对陈云都相当敬重,觉得他为人正派,他所见到的陈云为毛泽东吃鸡作解释的这段话,中共任何文件中都找不到了。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世界上罕见的灵怪动物大曝光
下一篇:全国攀岩冠军攀登四川巴塘雪山滑坠身亡(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