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美国登山队的一个队员在喜玛拉雅山南面的一条小河旁,看到了一个披头
散发正在吃青蛙的雪人。
1960年,一支由埃·希拉里率领的探险队,在喜玛拉雅山孔江寺庙发现了雪人的一
块带发头皮。
波兰人对他们的记者马里安·别利茨基带回的故事并不满足,流淌在他们民族血管
里浪漫的血液使他们再度向喜玛拉雅山发起冲击。1975年,他们又组织了一个登山队,
攀登珠穆朗玛峰。在珠峰南面他们的大本营附近,他们发现了雪人的脚印。据说,在此
之前,附近村庄的一个舍尔帕姑娘到这儿来放过牛,就是在这儿,姑娘和牦牛遇到了雪
人。雪人高约1.67 米,满头棕黑头发。它是突然从旁边蹿出来的,张牙舞爪地奔向牦
牛,咬断了牦牛的喉管。波兰人既听到了故事,又得到了脚印,他们觉得不虚此行。
女孩叙述了当时的经过:“那是我16岁那年。一天下午,我到我家南面山上放牦牛。
那儿的草好。牦牛吃得很认真,我没什么事儿,就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看前面那座人形
山。突然,我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浑身长毛的怪人,还没等我反应
过来呢,那家伙就到我眼前了。听大人说过我们这一带有雪人,我想这家伙就是雪人吧。
我想这下子算完了,据说雪人见了女孩子就抢,抢回去给他们当压寨夫人,供它们糟蹋。
可是,那家伙并没理我,从我身边过去,直奔牦牛。真是一物降一物,平时凶悍威猛的
牦牛在那家伙面前一点神气劲儿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紧张,我看它都有点哆嗦。雪人
并没因为它哆嗦驯服就放过它,而是扑过去,照着它的脖子下面就是一口。血直往外喷。
雪人用嘴堵住了咬开的口子,咕噜咕噜地往肚子里吸着血。看着那家伙这副凶相,我被
吓瘫了,萎缩在地上起不来。我想,它喝完了牦牛血,就该来对付我了。我只有等死。
它猛吸了一阵后,可能是牦牛血管里的血被它吸得差不多了,就站起身来。也许它还觉
得没过瘾,就抡起大手,照着牦牛的脑袋劈去。这家伙也不知道有多大的劲儿,只这一
掌,就把牦牛的脑袋劈碎了,脑浆子都被劈了出来。我想我可能一分钟的活头儿都没有。
它转过身来,瞅了瞅我,我瞅着它。它满嘴是血,脸上身上也有血,样子真吓人。出乎
我意料的是,它没奔我来,而是转过身去,朝着山上的树林走去。”
西伯利亚的一大谜团
有关俄国野人的一些最令人感兴趣的情报来自西伯利亚:有两种类型的野人,一种
非常像人,而另一种是大型动物的变种。所有的报道,都由于有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润饰,
而使内容更为完整。前一种似人的野人,大约只出现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雅库特地区
(处于中国东北角的正北方,北纬60几度)。后一种野人则分散地出现于由西至东横跨
整个西伯利亚的地带,这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辽阔地域,东西的最长距离有8000公里,我
们发现,人们对西伯利亚各地野人的描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多毛动物,在冻土地
带和针叶森林中神出鬼没,于是引出许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西伯利亚的荒凉和辽阔是难以想象的,它的整个面积超过1295平方公里。近20年来,
尽管前苏联政府鼓励向这片大原野移民,但这里的人口密度仍然很低。西伯利亚的土生
土长的居民大都是半游牧的驯鹿人家。关于野人的故事,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牧民述说
的,其他一部分则是科学工作者和学者们的报道。这些外来客,出于业余爱好,对考察
野人发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借助当地居民的描述来核对资料。很多戏剧性的见闻,往往
就发生在当地人劳动的地方。下面就是一个老人说的故事。
“在离河300 米的地方,我和两个成年人,6 个男孩正在堆集干草。附近有一间草
屋,是割草时临时居住的地方。我们突然发现,河对岸有两个从未见过的怪物——一个
矮而黑,另一个身高超过2 米,身子灰白色。它们看起来像人,但我们立即认出并不是
人。大家都停止割草,呆呆地看它们在干什么。只见它们围着一棵大柳树转。大的白怪
物在前面跑,小的黑怪物在后面追,像是在玩耍,跑得非常快。它们赤身露体,奔跑了
几分钟后,飞快跑远,然后就不见了。我们赶快跑回小屋,呆了整整一个小时,不敢出
来。然后,我们就抄起手边的东西当武器,带一条枪,乘一只小船,驶向对岸怪物玩耍
过的地方。在那里,我们见到许多大小足印。我已记不起小的脚印上的趾迹,但当时注
意观察了大的足印,确实很大,像是穿冬季大皮靴留下的印记,不过脚趾看来是明显分
开的。较清楚的大足印共有6 个,长度都差不多。脚趾不像人的一样拼在一起,而是略
分开一些。”
这段报道之所以令人感兴趣,有两个原因:第一,看到动物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很
多人同时看到的(而且还有其他村民);第二,同时看到一大一小野人在一起。这就必
然引起一个问题:那小的是不是同种族的一个幼儿?事情已过去半个世纪,现在没有必
要过分推敲当时的细节。从描述的基本情况以及足印看,很可能是雪人类的动物。
当许多考察者怀着极大兴趣来搜寻有关西伯利亚雪人资料时,他们得知雪人经常偷
走猎户们猎杀的动物尸体(如兔、野猪等),由此推断出雪人是食肉类种。学者推测,
西伯利亚雪人在进化过程中,因奇怪的退化现象的出现才使雪人成为了西伯利亚一大谜
团。
神秘的矮人
在波利尼西亚的民间传说中,多次提到了这些神秘的氏族,他们早在波利尼西亚人
的祖先来到这里之前,就居住在太平洋诸岛上了。例如,毛利人的传说就讲道,居住在
中波利尼西亚的伟大的古彼就发现了新西兰。有的神话讲道,古彼在新西兰没有看到人,
只见到一群群的飞鸟,而有的神话却说,他看到了高个子,扁鼻子和黑皮肤的人。古彼
是10世纪时的人物,而在他来到新西兰之前,那里就生活着狩猎恐鸟的人,可是他们后
来却神秘地失踪了。
夏威夷领袖人物的家谱表明,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最早是在8 世纪时来到夏威夷的。
但用放射性碳一14所做的测定表明,早在公元2 世纪时,那里就已有人居住了。那么,
是谁比波利尼西亚人更早地发现了夏威夷群岛,并在那儿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或许,夏
威夷的传说能解开这个谜。
夏威夷的一些老人一再证实,他们的祖先在考爱岛的密林里曾看到过曼涅胡内人,
曼涅胡内人是夏威夷、中波利尼西亚和塔希提岛传说中富有神秘色彩的矮人。他们个子
矮小,大约只有60-90厘米(也有人说他们只到普通体儒的膝盖处),但力气却很大,
全身披毛,浑身滚圆,肌肉发达。这些矮人的面目很可怕,脸部皮肤红润光滑,浓眉下
一双大眼闪闪发光,低低的额头上全是头发,鼻子又短又肥大。他们生性快乐,十分善
良,乐于助人,而且又善于言谈,声音洪亮,说话声像狗叫一样。海边的鱼儿一听到他
们的谈话声,就被吓者逃之夭夭。有一次,他们为庆祝考爱岛上建成了一座蓄水池,举
行了一次盛大的庆祝会。会场里传出的喧闹声把岛上的鸟吓得纷纷乱飞,最后都逃到临
近的瓦胡岛上去了。
曼汉胡内人还是出色的步行家,一天能绕考爱岛走6圈,行程达150公里。他们勇敢
无畏,力大无穷,除狗和鹰外,他们什么都不怕,就连那凶残无比的鲨鱼,也不是他们
的对手。曼涅胡内人住在用香蕉叶盖成的房子和洞穴里,还不懂得使用火。直到后来,
一位曼涅胡内少女嫁给了夏威夷土著领袖后,他们才学会了用火。
传说中讲道,由于种种原因,夏威夷最早的居民只剩下三个民族,即克那瓦,克那
姆和曼涅胡内。后来,前两个民族在角逐中渐渐被淘汰了,只剩下曼汉胡内人。曼涅胡
内人人数众多,考爱岛是他们的大本营,那里居住着150 万名矮人,其他岛上还有1.5
万人。后来,他们的人口不断减少,当考爱岛最后一个统治者卡乌姆·阿里掌权执政时,
他们只剩下1 万人了。
所有的传说几乎都讲道,曼涅胡内人是个和平善良的民族,从不主动攻击别人。他
们长期同夏威夷人和睦相处,不管后者是否邀请,他们总是主动帮助夏威夷人搞建设。
夏威夷诸岛上的建筑,如各种奇怪的岩石、圆石、形式别致的岩洞、堆积起来的石头,
以及拦河坝、蓄水池和庙宇等,都同他们的辛勤劳动有关。他们还帮助波利尼西亚的英
雄、航海家拉提造了一条神奇的大船,并把大船从丛林中一直搬到岸边。
奇怪的是,这些神奇的建筑大军总在晚上工作,一旦白昼降临,便立即停止劳作,
匆忙返回自己的家园。
在夏威夷的波绍波弗博物馆里,保存着夏威夷民间创作的代表人物阿勒拉哈姆·费
尔纳捷的手稿,里面记载着曼涅胡内人建造34座庙宇的情景。这些庙宇有10座是在瓦胡
岛,3座是在夏威夷岛上,4座在莫络凯岛上,10座在考爱岛上,1 座在尼依霍马岛上。
庙宇一律都是巨型的正方形场地,四周筑有围墙,场地中间是祭台。夏威夷岛最大的庙
宇叫毛奥基尼,它是矮人们一夜之间建成的,围墙有6米高,2.5米厚,面积达3600平
方米。
在夏威夷人民的生活中,水和灌溉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夏威夷群岛的灌溉系统
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每个见到它的人都赞美不已。这些灌溉系统也是曼涅胡内的杰作。
有一则神话讲道,一个叫奥拉的夏威夷领袖想建一个大水池,他请一位叫庇的术士帮忙。
庇术术有个亲戚生活在曼涅朗内人中间,他向奥拉提出了要求:只有任何人晚上都不准
出门,他才能召集矮人在瓦依曼阿河上建造拦河坝。奥拉立即向自己的臣民下了禁令:
人人都得躲在家里,不准狗叫,所有的鸡都得塞在南瓜制成的容器里。于是,在一个万
籁俱寂的夜晚,曼涅胡内人开始了工作,他们把石头从山崖上运下来,一夜之间就造好
了一座拦河坝。
这些传说中的神秘矮人究竟是谁?他们是不是夏威夷最早的居住者?夏威夷人的祖
先认为,当他们的神圣祖先“夏威夷洛阿”(即“伟大的夏威夷”)来到夏威夷时,曼
涅胡内人就已经居住在那里了。中波利尼西亚的传说也讲到了马那胡内人(即曼涅朗内
的方言形式),他们不是作为神话中的矮子建筑者在那儿活动,而是作为十分现实的人,
早在塔希提岛神话中的祖先来到那里之前就生活在那里了。
长期研究波利尼西亚文化和和人种学的学者吉·拉恩吉·希洛阿认为,波利尼西亚
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祖先捧上天,同时又竭力贬低比他们更早发现这些岛屿并在那里居
住的先驱者。他认为,曼涅胡内人是从塔希提岛迁居到夏威夷的。后来,波利尼西亚人
来到了夏威夷,他们把这些矮人逐渐排挤到森林至茂密、人迹罕至的考爱岛上。年复一
年,这些矮人又迁居到了荒无人烟、山峦起伏的尼豪岛和内克岛。他们在那里留下了酷
似塔希提岛建筑风格的石雕像、高高的广场和笔直的石柱。最后,他们就神秘地消失在
夏威夷群岛的最北边了。
位于波利尼西亚岛边缘的萨摩亚群岛的神话也讲到了某些古代居民是“从葡萄藤中
生出来的蛆变成的土著”(指吃蛆的原始土著人)。萨摩亚人的祖先是在公元5 世纪时
来到萨摩亚的,而考古表明,早在公元前2 世纪时,那里就已有人居住了。
传说中的“长耳人”
复活节岛的神话和传说没有提到霍多·玛多阿来到之前的土著是什么样子,但岛上
的毛阿依·卡瓦卡瓦小雕像却有可能使人们看到复活节岛早期居民的容貌。毛阿依·卡
瓦卡瓦是一种男性木头小雕像,只有30厘米高,雕像上的人身体消瘦,肋骨外突,腹部
凹陷,长着长耳朵,留有一把山羊胡子。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还保存着这些用光
滑坚硬、闪闪发光的托洛米洛木制成的小雕像。
这些小雕像是谁雕刻的?它又代表什么呢?人们对此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表现
的是经过漫长而又艰难的海上航行后到达复活节岛的最早居民,但复活节岛人却加以反
对,因为岛上的神话中说,第一批迁移者的身体都很健壮,而且又带着足够的食品。也
有人认为,这些木雕像是些木头傀儡玩具和为死人雕刻的纪念像,雕像上的人物那消瘦
的面容和颈部肿大的甲状腺,表明了他们患有内分泌失调的疾病,而鹰钩状的鼻子、张
露的牙齿和异常的脊椎骨,又表明了他们曾受到了某种光线的强烈照射。
除掉毛阿依·卡瓦卡瓦小雕像外,岛上还有其他许多小雕像。有一个身体消瘦的女
性小雕像叫毛阿依·帕阿帕阿,它酷似男性小雕像,也长着一小撮山羊胡子。此外,还
有长着两个头的小雕像——毛阿依·阿利思加以及人身鸟头的坦加塔·玛努人鸟像,还
有鱼、鸟等许多动物的小雕像。
这些独特的木雕像几乎岛上每个居民家中都有。很清楚,它们是受到人们崇拜的偶
像。第一个来到复活节岛的西方传教士埃仁·埃依洛说:“有时我们看到他们把小雕像
举到空中,做出各种手势;同时边跳舞边唱着一些毫无意义的歌。我认为,他们并不了
解这样做的真正含义,他们只不过是在机械地重复他们从父辈那儿看到的一切而已。如
果你去问他们,他们这样做是为着什么,他们会告诉你说,这是他们的习惯。”
我们从大雕像上可以看到,岛上的早期居民有着一对长长的大耳朵。岛上的许多传
说都讲到了“长耳人”哈纳乌·耶耶彼和“短耳人”哈纳乌·莫莫科,讲到了“长耳人”
雕刻巨大的阿胡、 石像,“长耳人”和“短耳人”之间的战争,以及“长耳人”在壕
沟中死去的情景。海尔达尔于本世纪中期曾在岛上看到过头领彼德洛·阿坦的肤色同欧
洲人完全一样,他就是惟一的一个幸免于难的“长耳人”后裔。
“长耳人”又是什么时候来到复活节岛上的呢?传说中对此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们
比霍多·玛多阿来得早;有的说他们是一起来的;还有的说他们比霍多·玛多阿来的晚。
但不管怎样,是他们雕出了石像和阿胡。
一位研究者曾有幸亲眼目睹了科学家同复活节岛人为此而进行的一场激烈的争论。
对复活节岛的古昔往事很了解的著名旅行家基利莫齐断言,新的“长耳人”是同霍多·
玛多阿一起来的,但另外的人却反对,说他们不是同霍多·玛多阿一起来的,而是稍后
同一位名叫图乌科·依霍的首领一起来的。当时在场的一个复活节岛妇女却对这位研究
者说道:“不要相信他们,他们什么也不懂!”
那么,“长耳人”又是谁呢?复活节岛人向来就有把耳朵拉长的习惯。罗格文海军
上将的同行者别列恩斯特看到,“某些岛民的耳垂一直拖到肩部,还有的人耳垂上挂着
特别的耳饰——白色的圆饼形耳饰”。与复活节岛相距数千公里的美拉尼西亚人也有这
种习俗,南美印加人的神也有长耳垂,马克萨斯群岛古代居民的耳朵也很长。
这种把耳垂拉长的习惯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印度迈索尔有一座30米高的花岗岩石雕像——戈麦捷什瓦拉,它于公元938 年完工,
比复活节岛的最大雕像还要大, 其耳垂一直拖到肩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长耳人”。
印度南部著名的水彩壁画和马哈巴利普拉罗庙宇的壁画以及浮雕上的所有物,也都是些
“长耳人”,长长的大耳朵上还悬挂着各种耳饰。在印度,长耳是佛的特征之一,所有
的菩萨塑像都有着长长的耳朵。
在印度,不仅佛有长长的耳垂,而且诸神也是些“长耳人”。在离孟买不远的象岛
上,有一座洞穴庙宇,印度的三大圣人——波罗吸摩、毗瑟奴和湿,也都有长长的耳朵。
大量的化身、佛教中的导师、圣徒和教会中的人物,甚至连凶神恶煞,也都有着长耳朵。
东南亚各部族也有把耳垂拉长的习惯。很可能,波利尼西亚和复活节岛的祖先就是从印
度那儿迁居来的。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大胆的假设而已。
被密封5300年的“冰人”
在阿尔卑斯山南部发现的冰人,是一具最古老的完整无缺的人体。科学家们正在研
究冰人和他那令人惊奇的极复杂的工具的线索:古人在5300年前是如何生活的。
在冰雪半融的高山上,法医专家雷莫纳·汉恩发现一把尖刀般的打火石时,他就坚
信:他们从冰中挖掘出的人可能是现代考古最重要的发现。冰人密封在阿尔卑斯山希米
龙冰川中大约有5300年了。
冰人死时穿着鹿皮衣和草披肩,在附近有他的弓和箭,一把铜斧和其他工具,它们
还保持着原状。冰人的皮肤、内部器官甚至他的眼睛依然保持完好,是至今发现的最古
老的保存最好的人体。1991年10月,当冰人通过直升飞机运到莫斯布鲁克大学法医学研
究所时,该大学的史前研究专家康纳德·斯宾德勒说:“这是对古埃及特德国王研究后
的又一重大发现。”
事实上,这次发现可能证明比特德国王的发现更重要得多。因为特德的3344年前陵
墓只是说明古埃及著名法老其豪华富裕的生活及其历史遥远悠久,而冰人要比其早2000
年,他能阐明一些更遥远的远古时代的奥秘,还可以探索新石器时代欧洲森林耕作狩猎
的人们的踪迹。
冰人站起来有1.5米7.6厘米高,重50公斤左右。现在他只有20公斤重。冰人右耳
垂有一深深的洞,说明古埃及人穿耳索。身上推一饰物是5 厘米技状皮饰的白玉石圆盘,
可能是穿在他的颈项周围的皮带。皮肤上的刺花纹十分好看。有4个7.62厘米长的带子
在他的左脚上部。有一个十字形打点在其左膝盖上,还有14条细纹刺在背上。康纳德·
斯宾德勒观察说,“这不像现代刺花纹,这些纹身必定有其含义。”奥地利研究人员研
究这些纹身是这样刺成的:有些原始人纹身是用针刺皮肤,然后将灰抹擦或用颜色抹擦
到到伤口上制成。
对冰人的物理检验会影响其完整保存,研究人员正研制高效能计算机——允许他们
详细研究冰人而又不必接触其木乃伊。利用计算机的轴向层面X 线照相技术扫描获得三
维立体图,研究人员能在计算机显示屏上观察到冰人骨骼和器官。结合计算机辅助绘图
程序的一台CAT 可以将此数据创制成三维塑料骨骼,即精确的原始器官的复制品。英斯
布鲁克大学生理系主任瓦纳·普拉兹研究后得到结论是:这名男子死亡时侧身向左边倾
斜,用右臂伸出放在其臀部。
冰人同样有纹身技术,在他的脚上和膝上都有纹身的标志,而在他背部的条纹,清
楚地看出另一个人所做。从他磨损的牙齿分析,科学家提出他的饮食包括磨料面包。从
他外衣中发现的二粒远古麦子证明他住在靠近阿尔卑斯山脚下低地耕作社会。
新石器时代的欧洲大约在7000年前就扩大耕种维尔金土地。第一批农民在开阔的土
地上砍树,燃烧硬木树,种麦;在森林附近放牧他们的牛羊。在这一地区他们已从事狩
猎和钓鱼,逐步成为熟练的半游牧生活的人们。这两种文化终于结合。这一冰人反映了
耕作与放牧的混合性。他可能靠面包生活,也可能从周围森林中用天然果实维持他的生
活。当冰人遗体躺在英斯布鲁克大学实验室受到保护时,对他的附属物正在进行研究。
德国美因兹市罗马——德国中心博物馆,考古学家马科斯·艾格已把冰人的皮制物品弄
得干干净净,涂了油脂并进行脱水处理。草编手工制品已被冰冻消除湿气成为干制品。
木制品在大盆里清洗过,并上蜡以防腐蚀。
发现的最显眼的木制品之一长弓用紫杉树心制成。紫杉树依然生长在希米龙冰川下
的山谷之中——这是发现冰人的地方。传闻过去这山谷是制造质量弓的地方。事实是冰
人的弓在他死亡时尚未琢磨修整好。科学家提出:他可能在这山谷切削他的弓。
在这把弓的下方是一把铜斧,这是最令人惊奇的发现,因为这把4 英寸刀刃的斧曾
经烧锻加工。斧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直到公元前3300年石头
才让位于金属作为选择工具的材料。
冰人是开拓自然资源的能手,他们携带的工具可以告诉人们这一切。伴随着他的斧
头他还带着用按树处理过的刀柄,还有打火石般的刀只有1.7厘米长。从冰人工具中还
发现了U 型箭筒,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用棒木制成的箭筒。冰人的箭筒包括12支挟木属
植物木箭箭杆和两支精细加工的箭,顶端有特制的尖尖的打火石,上面含有从煮沸过的
白烨树根取得的树胶。箭筒内部的X 射线表明有一球状绳子、一支鹿角和一双原始打火
石——谜一般的工具。
冰人是牧羊人,还是猎人?
根据他携带的工具,及他周围许多动物粪粒样东西的试验性分析,康纳德·斯宾德
勒推测他可能是牧羊人,冰人死亡时可能正在放牧羊群。冰人步行到山谷为一只断弓切
削代替物,并在暴风雪袭来时寻找躲避处。研究人员推测,冰人也许精疲力尽,在不利
天气条件下熟睡在山谷的壕沟中,结果造成冰冻死亡。
研究人员难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关于冰人怎样生活、怎么死亡尚待进一步研究。
在揭开冰人其所有秘密之前,在欧洲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正在用最新显微技术拍摄冰人器
官的各个部分。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将逐渐取得进展。
寂寞水手的“童话”
自古以来,有关海洋的神奇传说数不胜数,其中流传最广和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美
人鱼的传说了。虽然人们与它保持着一定距离,小心翼翼地来赞美着它。但是,美人鱼
的迷人魅力仍使它流传于世,而且愈传愈真。
传说中的美人鱼,腰部以上为女人,腰部以下为逐渐缩小的披满鱼鳞的鱼身,鱼尾
各不相同。
老普利尼是第一个详细记述美人鱼的自然科学家。在他不朽的著作《自然历史》中
写道:“至于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并非难以置信……她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
粗糙,遍体有鳞,甚至像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鳞片。”
在早期的海上探险中,便有人仓促看见过美人鱼,甚至在哥伦布1492年的航海日记
中也提到过美人鱼。他写道:“我看见3 条美人鱼,它们从海上跃起很高,虽然在一定
程度上有人样的面孔,但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美丽。”在另一篇航海日记里,哥伦布还写
道:“在波尔内岛附近抓到了一条美人鱼般的怪物,它有1.5米长,陆地上活了4天,
又在装满水的大桶里活了7小时。从一开始,它就发出如老鼠般的轻微叫声。我们给它
喂小鱼、贝类、蟹和虾等,但它都不吃。”
18世纪挪威博物学家艾里克·彭特是个研究美人鱼的“专家”。他在《挪威博物志》
中为了证明美人鱼确实存在,用了整整8 页的篇幅来记叙美人鱼真实历史。
那么,美人鱼是否像传说的那样真实地存在于海洋中呢?
有许多科学家认为,传说中的美人鱼实际上就是海中普普通通的海牛、儒艮或海豹
类动物,它们拥有与美人鱼相似的特征:海牛的身体虽说比妇女的体躯略大,但雌海牛
的胸部乳房的位置与人类女性乳房的位置相似。至于在寒带或温带海洋看见的“美人
鱼”,则很可能就是海豹。海豹除了有肢状前鳍和逐渐缩小的身体外,还有一双温柔迷
人的眼睛,而且它还会跳跃,这些特点都和传说中的美人鱼十分相似。
美国斯密森尼安博物馆脊椎动物部主任居格博士是位著名的隐匿动物学家。一次有
人问他美人鱼究竟属于哺乳动物还是属于鱼类时,他说除非他看到美人鱼的标本,否则
对这个问题任何一种回答都是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