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蒋经国最后一招:设接班四人帮制衡李登辉

[日期:2007-04-22] 来源:  作者: [字体: ]


  1988年1月13日,蒋介石之子、台湾的总统蒋经国(生于1910年4月27日)病故,当天晚上,副总统李登辉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七任总统”。但对于这位曾经“两进两出共产党”的接班人,蒋经国有太多的“不放心”,临终前特意安排了“四人帮”钳制李登辉。

蒋经国重用李登辉

  上个世纪50年代,刚刚退出共产党的李登辉受到蒋介石当局的监视,但农业专业出身的他凭借良好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台湾从事农业研究工作,待遇颇厚。

  1969年6月,可能是由於在海外与“台独运动”参与者有过接触经验,李登辉再一次被“警备总部”约谈,第一次约谈的时间长达17个小时,之後又持续了一个礼拜才结束。李登辉在他晚年回忆往事时称,这件事使他“下定决心,如果有机会执政的话,绝不愿意同胞再忍受这种‘白色恐怖’之苦”。

  1970年,联合国开发总署东亚支部邀请他到泰国曼谷主讲农业经济问题时,即使他已经是闻名国际的农业专家,台湾当局仍以在“观察中”的理由不让他出境。但因为这次事件的发生,当时农复会的上司沈宗瀚将李登辉以农业问题专家的身分于1971年8月介绍给蒋经国。

  当时,蒋经国正准备组阁接掌蒋介石的最高权力。蒋介石十分赏识李登辉,劝他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在经济学者王作荣(李登辉执政时任监察部长)的介绍下,李登辉加入了国民党。翌年,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院长一职,李登辉以政务委员入阁,成为最年轻的阁员,时年四十九岁。自此之後的六年之间,他担任农业专长的行政院政务委员。

  从此,李登辉平步青云,1978年,蒋经国任命他为台北市市长。在任期间,他标榜“物质与精神并重、郊区与市区均衡发展”为市政建设原则,创办“台北音乐节”,推行都市更新计划,建立公务人员训练中心、台北市资料处理中心,取得一定政绩。1981年,李登辉又当选台湾省主席,他低调的作风得到蒋经国充分的信任。

蒋经国“防着”李登辉

  蒋经国代替蒋介石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谁将成为他的接班人,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原先的“太子”蒋孝武(蒋经国次子 1945年~1991年)因为得罪美国人而失势,这使本来无人看好的李登辉获得了机会。1984年,蒋经国任命李登辉为副总统,这等于告诉世人,李登辉将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蒋经国的这项决定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台湾人看来,“行政院长”孙运璇应该才是蒋经国理所当然的接班人。孙运璇在任时,专心搞经济,使台湾经济全面起飞,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且其为官清廉,颇受好评。

  李登辉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副总统后不到十天,孙运璇便气得在家里中风瘫痪。可怜孙运璇中风昏迷后醒来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担心自己没地方住(孙运璇一生都没有为自己置办房产)。

  据香港媒体披露,蒋经国选台籍(李登辉是台北人)人士担任副手,主要的考量是平衡省籍差异,在蒋经国担任台湾第六任领导人时,曾任台籍人士谢东闵(1908年1月25日~2001年4月8日)作为副手。但当时的副手不但没有实权,更没有声音。

  蒋经国曾对他的核心干部说,台籍干部最大的缺点是,喜爱结党营私,台籍的李登辉对此都牢记在心。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因病逝世,副总统李登辉当晚即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七任总统”。但事实上,蒋经国对屡有“台独”言论的李登辉并不是完全放心的。
 
  根据蒋经国的安排,李登辉尽管接任“总统”,但他还留下一个“接班四人帮”用来对李登辉进行制衡。这就是“行政院长”俞国华(掌握行政权)、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掌握党权)、“参谋总长”郝柏村(掌握军权)以及“国安会秘书长”蒋纬国(掌握秘密警察)。为了削弱国民党,巩固个人地位,李登辉决定先对这“接班四人帮”开刀。

削弱“接班四人帮”

  在蒋经国执政的后期,台湾已经开始戒严。李登辉继任总统职位后,面对台湾岛内澎湃的民情,他开始推动各项政治改革。但与此同时,李登辉也开始了巩固权力的计划。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台湾最高领导人易位,总能引起某些人的“变节”。李焕就是其中一位,他很快就倒向了李登辉。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希望担任国民党主席,而宋美龄(蒋介石之妻)则希望党主席一职由其他人担任。

  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对宋美龄非常反感的李焕等人支持李登辉出任党主席,但蒋家势力坚决反对。僵持不下之际,由蒋经国一手提拔起来的、时任中央党部副秘书长的宋楚瑜突然出来,力挺李登辉担任国民党主席,并以退席的方式表示对李登辉的支持。经过一番争斗,李登辉终于当上了国民党主席。
 
  李焕和宋楚瑜的倒戈,使蒋经国精心构建的“防李网”出现了缺口。不久,国民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1988年7月7日至13日)召开。李登辉利用党主席的权力,开始肃清国民党内的“蒋家势力”,并且大量使用“本土派”。这是他打击国民党,巩固自身权力,推行分裂政策的第一步。

  在党内站稳脚跟后,李登辉将矛头指向国华。他授意手下对俞国华进行诬告,说他是“国民党的负债,而非资产”,迫使俞国华于1989年5月17日辞职。李登辉随即任命先前已主动投靠自己的李焕担任行政院长,而李焕所遗留下来的中央党部秘书长一职由宋楚瑜接任。
李登辉的第三个目标是掌握军权的郝柏村。郝柏村从1981年起,就担任总参谋长,掌握岛内最高军事权力。宋美龄曾几次找到李登辉,希望保留郝柏村的军权,这却反而坚定了李登辉撤换郝柏村的决心。

  1989年11月22日,郝柏村前往东南亚访问,李登辉突然签署命令,说郝柏村总参谋长的任期已到,不再担任这一职务,升任国防部长。这是典型“明升暗降”的手段,郝柏村就此失去了军权。

  “接班四人帮”已经“倒”了三个,蒋纬国势单力薄,也让“蒋家王朝”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1990年2月,他们与李登辉在党内推选“总统”候选人的问题上公开对抗,挑起了著名的“二月政争”。李登辉获得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后,“蒋家势力”又推选林洋港和蒋纬国为总统候选人,试图独立参选。李登辉立刻动员一切力量,指责“蒋家势力”在闹分裂,最终迫使林洋港和蒋纬国退选。

  李登辉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顺利当选。他认为,李焕虽然投靠自己,但毕竟不是他的亲信,因此必须撤换。而蒋氏家族虽然痛恨李焕的背叛,但为避免李登辉进一步攫取权力,还是全力支持李焕。他们发动一百多名“立法委员”连署支持李焕留任。李登辉为应接招,突然出人意料地任命自己的死对头——郝柏村担任“行政院长”一职,即使李焕下台,又封住了蒋氏家族的嘴巴。
      
  郝柏村上任后,尽管在恢复治安方面做得很有成绩,但李登辉还是想方设法要其下台。1992年3月,在总统选举的方式问题上,两人爆发了争执,李登辉为了将郝柏村赶下台,甚至还让国民党的死敌——民进党站出来谴责郝柏村是“军人干政”。郝柏村无可奈何,最终于1993年元月辞职。至此李登辉已经将“蒋家势力”彻底赶出了国民党决策圈。

  1993年,以李登辉为首的主流派取得了国民党党内的指导权,并在1994年7月召开的国民大会会议中,决定自下届(第九任总统)开始,实施正副总统直接选举,拉开了台湾目前的“民主”局面。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李登辉与日本有渊源 哥哥供奉在靖国神社?
下一篇:回忆片段:“农业学大寨”是如何弄虚作假的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