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
中共中央估计:新解放区及各大城市共需干部5.3万人左右
人民解放军开始与国民党军事力量进行战略总
10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九月会议”确定的基本方针,作出了《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
《决议》估计:“在战争第三、第四两年内(1948年7月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可能夺取的国民党统治区域,大约将包含有1.6亿左右的
为贯彻“九月会议”的决议,华东局于12月25日发出《关于执行中央准备五万三千名干部决议的指示》。《指示》指出:“我们注意到目前华中的干部(尤其
第一批南下干部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
山东各区党委接到华东局的通知后,积极抽调第一期南下干部2000多人,于1948年12月组建了首批南下干部大队,并陆续来到益都县王岗村一带。
首批南下干部组成了华东局
1949年1月中旬,华东局党校在王岗村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在首批南下干部到华东局党校集结的同时,山东各战略区认真落实华东局的要求,开始筹组5套区党委的架子。
经过紧张的宣传动员和积极的组织
渡江南进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长期以来周密擘划的战略决策。
从1949年3月初开始,山东各战略区的南下干部经过短期集训后,按照中央和华东局要求党校在临城接受各战略区的1.5万名干部的指示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在临城期间,根据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指示,全体南下干部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并公布了南下干部纵队大队以上军政干部名单:刘少卿任“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司令员,温仰春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德胜任参谋长,方忠立任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下辖4个支队:鲁中南区南下干部编为第一支队,司令员汪乃贵,政治委员张雨帆;华东局直属机关南下干部编为第二支队,司令员赵毓华,政治委员王尧山;渤海区南下干部编为第三支队,司令员周贯五,政治委员刘格平;胶东区南下干部编为第四支队,司令员廖昌金,政治委员赵明新。
为便于统一行动,“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一律穿军装,实行军队编制。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部分干部先期南下
为配合人民解放军做好渡江作战的充分准备,中共中央决定从正在临城集训的华东南下干部中抽调一部分提前南下,参加渡江作战,随军筹集粮草。1949年3月下旬,随军筹粮干部队伍大队在合肥被编入各集团军,受谭震林指挥,并拟定了随军行动方案。大队部暂跟
4月20日,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夜幕降临后,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我渡江主力梯队向着敌人盘踞的江南防线横江进发。一时之间,满江怒帆势如云涌,使敌人防不胜防。4月21日凌晨,敌前沿阵地已全线崩溃,残敌落荒而逃。渡江部队主
为了追歼国民党逃军,随军南下干部常常一天一夜行程七八十华里,一方面就地筹集粮草供应部队,另一方面协助解放军捕捉溃散的敌人,收缴武器弹
一支队和三支队部分干部接管
当渡江战役打响,随军南下干部与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奋力冲向江南的时候,在临城集中学习的“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也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浙江是国民党的“模范省”,蒋介石、陈立夫、陈果夫等国民政府重要人物都出生在这里,因此在全国占有特殊的位置。早在1949年2月,第三野战军就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安徽蚌埠组织成立了接管浙江的领导机构———中共浙江省
5月初,谭启龙奉命率南下干部兼程赶到杭州,三四天后即分往各个接收地区。
由张劲夫、张雨帆、李培南等率领的第一支队干部全部被分配到接收宁波地区、临安地区、金华地区、杭州市区和绍兴和萧山县。同时接收的还有台州地区、建德地区、嘉兴地区。
由刘格平、周贯五等率领的第三支队干部共4个大队,渡江后三大队调出到上海参加接收工作,分配到浙江的有一、二、四大队。渡江后除分别接收嘉兴地区的嘉善县和武康县,和参加宁波地区接收外,其余都分配接收衢州地区;二大队分配接收杭州市区,其中抽调两个中队到绍兴和宁波两个地区参加接收工作;四大队在临城集训时,被分配担负筹粮支前任务后从
二支队和三支队部分干部接管上海
上海当时拥有500万
渡江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同时占领了沪宁线上的丹阳县全境。按照党中央的
在丹阳集训期间,陈毅作了重要讲话,王尧山(“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第二支队政委)介绍了上海地下党的情况,并制定了接管方案,确定由山东昌潍、潍坊、渤海等地区抽调的700多名干部组成的3个大队、10个中队接管上海近郊10个区。5月25日,解放军攻入上海市区,由赵毓华(原昌潍地委书记、“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带领的2个大队所属5个中队随华东局机关行动,从丹阳经南翔、真如进入市区。而由秦昆、江征帆、张振乙带领的1个大队5个中队因随九兵团三十三军筹粮支前,先期从安徽无为县过长江南下,在胜利完成任务后,26日从
上海全部解放后,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国民党上海市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5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近郊工作部和接管会在交通
参与上海接管的山东南下干部还包括:顾准(南下前任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带领的青州总队的部分干部负责接管上海
三支队部分干部也参与接管上海
1949年5月上旬,华东局在丹阳附近新丰镇决定筹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以华东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为校长,以“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第三支队政委刘格平为副校长。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由华东局
5月中旬,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正式宣布成立。上海解放后,学校接到向上海进军的命令,筹办学校的全体干部于6月初从丹阳分批出发,经常州、无锡,迁入上海市区办学。这批南下干部从此以后开始了新的
四支队接管苏南地区
苏南地区大中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工厂多,除少数买办官僚资本外,大多数是属于民族资本。为了配备好苏南的各级党政军领导班子,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东局关于渡江南下接管苏南地区的指示精神,抽调南下的各级干部达数千人。不少是“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第四支队干部。
1949年4月,中共中央批准了华东局关于苏南区党委、军区、行署的人选,苏南行政公署于26日正式宣告成立。中共苏南区委员会由陈丕显、管文蔚、刘先胜、赵明新、钟民、刘季平、陈国栋、陈一诚、黄赤波、惠浴宇等10人组成,陈丕显、管文蔚、刘先胜、赵明新、钟民为常委,陈丕显任书记。苏南行政区下辖镇江、常州、苏州、松江4个行政区,无锡直辖市和27个县市。
□摘自《党史博览》2007年第4期岳宗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