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近科学-虱子坝怪洞之谜

[日期:2007-05-04] 来源:  作者: [字体: ]

 



走近科学-虱子坝怪洞之谜

四川省洪雅县的虱子坝是一个川西很常见的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然而,2004年的一天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在这里突然发现两百多个奇怪的山洞!这些洞最长有9米,最高有1米8,规模宏大,里面有火塘、烟道、通气孔,可村民却从没听说这里有人住过,那么到底是何人在此居住?又为何会在深山密林中开凿如此规模的洞穴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主持人:今天我们讲的这个事情发生在四川洪雅县海拔千米的一个叫虱子坝的村子,要说名字也够怪异的,这个村子是川西地区非常常见的小山村,民风很纯朴,但是2004年,几个村民上山,却无意之中发现了在山上居然有很多的山洞,粗略一数大概有接近两百个。这么多的山洞!可能大家都觉得奇怪,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经常上山,怎么回不知道这里有山洞呢?这山洞如果说是突然之间发现的,那就可能是突然之间出现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是四川西部一座普通的小山村,因村中有一块巨石很象虱子的形状而得名虱子坝。虱子坝位于洪雅县槽渔滩镇,是一个三面环山,海拔上千米的高山盆地。由于这里海拔高,又不通公路,自然环境导致十分封闭。2004年,正值虱子坝开山造林,这天,几个村民打算在一处荒芜的山坡植树,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一个洞。
村民:我们以前不知道,但是荒荒,后来造林子,把岩皮刮了之后才显出来的。 

  就在那些日子,村民们陆续在面积只有3.5平方公里的荒山中发现了上百个洞穴。这些洞穴主要分布在山脊两侧的半山腰上,往往成片分布,每一片分布的洞穴都有一个大洞几个小洞,洞与洞之间能遥遥相望。但是却没有发现任何物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

虱子坝这些洞穴的洞口很小但里面却非常开阔,洞穴里有多个与山顶相通的洞,而且洞壁上有明显烧灼过的痕迹。 

  李振华:这个洞口很小,只有60-70厘米。 

  但是对于虱子坝出现上百洞穴的消息,当地几位上岁数的老人其实早就听说过,但是谁都没见过。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不允许他们往山上乱跑,说山上有很多山洞,里面住的都是一些野蛮的人,到了晚上就会抓孩子。所以,一到傍晚,就不再有人上山了。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大家谁也说不清。这大山也因为这些古老的传说而显得更加神秘。 

  难道这些洞穴就是传说中的蛮子洞吗?几个月之后,又有人在山上附近发现一枚石斧,这石斧跟洞穴之间会有什么联系?是否就是开凿山洞所使用的工具? 

  在虱子坝附近的一块岩石上,有一幅奇特的岩画,线条粗犷,似文似图,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也难以让人领会。当地村民至今仍然有来此祭祀的习惯,他们认为,岩画是祖先留下来的圣物,画的是猪神牛神,烧香祭拜以求家畜平安。这岩画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跟洞穴会有什么关联吗?村民进入到洞穴,也没有发现任何物品,当地就有人推断它可能是原始人开凿并在此居住生活的地方。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



 虱子坝山里经常下雨,而雨后的山路更是湿滑泥泞。我们发现,洞穴所在的位置根本就没有路,必须临时用砍刀砍出一条路,一不小心滑下去后果相当严重。经过三个小时,考察队终于找到几处洞穴,它们大都分布在丛林深处极不容易被发现。 

  在进行详细的考察之后,专家发现洞穴成长方形,洞壁上分布有清晰均匀的凿痕,是人工开凿的,绝对不是天然形成的,大家首先排除了洞穴是原始人生活遗址的说法。 

  川大考古教授马继贤:我们知道原始时期不管是旧石器时代或者是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是石器工具,它不可能开凿这么多的山洞。我们看到,山洞非常整齐,他们开凿了很大的空间,当时原始人生活要居住在山洞里面主要是靠天然洞穴。
可是当地人也表示疑惑,洞壁的雕凿痕迹很像山里面竹子的宽度和厚度,那么虱子坝洞穴有没有可能是原始人用竹子作为工具而开凿的呢?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专家李奎:如果不用金属的工具,就靠竹竿、木头来开凿洞穴,还是比较困难的。 

  川大考古教授马继贤:归结为原始人居住的地方,这个观点不能成立。 

  不是原始人的遗址,那会是什么人在此居住? 在进一步细致勘察中,有专家分析出一个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洞穴的用途并不是用于人居,而是崖墓。 

  崖墓是四川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形式,它一般都是沿江而凿,多在半山腰,海拔很低,墓顶呈圆拱形,墓穴里面高大开阔,一座崖墓一般会由多个墓室组成,用来存放整个家族的棺木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




四川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孙智彬:从它的结构形制,然后它的长宽高的尺寸,它整个的性质特色、结构特色来看,它应该是崖墓。 

  林向:这个洞遗址的特点,跟我们常见的过去的蛮洞,就是所谓汉到南北朝时候的崖墓形象很相近。 

  鲜继新,洪雅县文管所所长,最早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虱子坝洞穴的人,对于孙智彬的说法鲜继新表示不能理解。虱子坝这里的海拔在一千三百米,离最近的青衣江也有5公里的距离,这里会有崖墓吗? 

  鲜继新:它不会违反自己的组织,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 

  杨德明:多米的海拔以上,这个几乎不成立的。 

  除此之外,更让我们奇怪的是,我们在每个洞穴中均发现了通气孔和烟道,鲜继新认为在洪雅所有崖墓中,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结构,而且这么明显的地烧灼痕迹更是没有见过。 

  孙智彬:这个痕迹的产生是在它下葬的时候,复原它生前的一些场景,它把这个灶点燃以后烧一烧。 

  如果真的是象孙智彬说的那样,那洞顶的圆锥形通气孔又该如何解释?

孙智彬:在汉代有一种神仙思想,人死以后要升天的,所以这个口就是通往天上的通道。 

  但是一些问题仍旧不能解释,崖墓这种墓葬形式在四川地区广泛存在,并不稀奇,但值得奇怪的是,洪雅发掘过汉代至明代的古墓,即便是被盗,也都曾出土过文物,而唯独在虱子坝的洞穴里找不到一点汉崖墓里常能找到的人体遗骨以及陶制陪葬品。而且我们发现,这些通气孔和烟道并不是直上直下的圆柱形而是下大上小的圆锥形,抬头望去的确是通着的,这是不是古人在利用这种特殊地构造来达到排烟的效果呢?为了证实这种推断,我们让当地村民找来柴禾,在洞里火塘的位置点起了火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建国初中国的外债与援外:新朋友借钱老朋友翻脸
下一篇:华盛顿“超级老鸨”公开客户姓名为“自救”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