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路上, 林彪关了父亲一个月禁闭
长征时,毛泽东率领红军总部领导进入彝族聚居区时,彝民听说毛泽东是这里最大的官,便想试探一下毛泽东的诚意。他们派出了十几名代表,端着一罐子自己亲手制作的酪枣来到军委总部,要毛泽东尝一尝。彝民有一个习惯,客人来了要先送酪枣品尝。
警卫人员出于安全考虑,要求代毛泽东品尝。彝民代表的脸色很难看,毛泽东立即制止了警卫人员的做法,恭恭敬敬从彝民代表手中接过酪枣,边吃边称赞酪枣做得好。
就这样,彝族同胞终于打消了对汉族军队的敌意,自发地给红军带路。尤其是彝族部落首领,他们不但不阻挠彝民对红军的友好,还亲自为红军出谋划策,筹集粮草。红军顺利地走出了彝族聚居区。
当时军团长是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他们两个人同时在军团部找父亲谈话。林彪板着脸说:“教导营减员太多,你作为营长,要负责任!”
父亲低头道:“我领导不力,愿意接受批评!”
林彪说:“禁闭一个月!”
父亲糊涂了:“部队天天行军,怎么关我禁闭?难道要抬着我?”
聂荣臻笑了起来:“你自己走吧,关禁闭就是不许你骑马,你的马由警卫员牵着。”
当时在长征中同样受处分的有许多高级将领,如黄克诚、萧劲光等。他们是不是也是“走路禁闭法”,父亲不得而知,反正林彪一军团都是这个处分办法。解放后,父亲问过周总理。周总理笑着说:“这件事主席讲了,延安七大也做出过决定,长征中受过的处分一律不算数!”
父亲跟总理开玩笑:“这还差不多,要不然的话,我们教导营减员几十人,就给我这个营长关了一个月禁闭;那长征后红军30万人减员到几万人,如要给人关禁闭差不多得关8000多年!”
周恩来听后纵声大笑:“陈士榘要秋后算账了……”
斯大林很欣赏林彪的军事天才
父亲与林彪在井冈山时代就相识了。在父亲的晚年曾经几次和我谈起过林彪,由于离开“9.13”事件已经较为久远,所以对林彪的评价也比较客观。
在父亲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最为崇拜的无疑是毛泽东。正是无比信赖毛泽东,使他对其他领导人都保持一些距离。直到“文革”,他既没有去接近红极一时的林彪,也没有敢于去探望一些受到冤屈的将领。
谈到林彪,父亲曾经说:林彪是一个历史无法抹煞的,要载入世界军事史册的大军事家。他如果不是贪恋权位,本来不应该弄得身败名裂。1939年林彪到苏联治病,林彪的战功已经被苏联军界知道,斯大林也很欣赏这位才32岁的军事天才。
那天林彪也在场,斯大林问:“林彪同志对德军兵力走向有何看法﹖”
性格一向冷峻的林彪用一句诙谐的语言回答:“我不是希特勒,不清楚他的真实想法。”
斯大林换了个提问的方式:“如果你是德军统帅,你会怎么办﹖”
布琼尼、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元帅都不解地追问:“林彪同志能否说得明白点﹖”
林彪进一步阐述自己的判断:“我感觉如果正面攻打马其诺,防线才会起作用,那样可能会如诸位所料想的那样演变成相持战,德国军队会难以自拔;但是不能不提防希特勒出奇制胜,他会绕开防线,从侧翼做大规模迂回,全力攻击防线深远后方,那么,马其诺防线就会成为一个摆设,战局也会很快明朗。”
看着苏联将帅们依然不解的目光,林彪解释道:“在中国苏区反‘围剿’斗争中,我们中国红军经常使用这种战术。”
斯大林和在场的苏军领导人心中不以为然,因为这种战法不合常规,而且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远远无法和苏联相比。几个月后,希特勒指挥德军机械化部队绕道比利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斜插法国腹部。坚守在马其诺地区的盟军数十个师猝不及防,一时大乱。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和他的将帅们大吃一惊,他们佩服起林彪超乎寻常的判断与预测。
林彪的回答也很得体:“一切为了和平。中国人天性爱好和平,军人也是如此。”
父亲几次念叨,像林彪这样有战功的人,如果不是野心膨胀,起劲地打倒那么多人,他怎么也是一位彪炳历史的传奇人物。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接连指挥辽沈决战、平津决战和解放海南岛等规模巨大的战役,从东北到南疆,林彪和他的四野摧枯拉朽。当父亲评价林彪的军事才能的时候总忘不了注释———当然那是毛主席全局统帅的结果。
朱德、陈毅曾经救过林彪一命
父亲和我长谈林彪是1972年春节,那是林彪叛逃后不久,他和我谈了半天。
“但林彪运气好,正好朱德、陈毅过来。林彪知道他们说话更有分量,便说,正因为知道军饷重要,才让表弟携带,而表弟的逃跑我绝对不知道。朱德和陈毅都是厚道人,他们听了以后说:‘你表弟这样你是有责任的。但是应该给你改正的机会。’林彪很聪明,非常愤怒地说:‘我逮住他马上枪毙了他!’朱老总、陈老总在危急时刻救了他,可是林彪在‘文革’中对这两个老帅很不厚道,所以林彪众叛亲离也是不奇怪的。
当时陈毅没有饶他,当着很多官兵,狠狠地批评了他,林彪面子很挂不住,尤其当了副统帅后,想起几十年前的‘屈辱’,他肯定不仅不会为陈老总说好话,反而会落井下石。但是,陈毅批评归批评,对林彪的处理还是很宽厚的。陈毅分析了当时的特殊情况:‘现在我们很困难,部队士气不高,几个月就减员三分之二。林彪同志能回来,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可以继续担任7连连长,相信他会在战场上将功补过。’”
陈毅对毛泽东介绍道:“林彪,树林里的三只虎”
回忆到这里,父亲还点评道:“这也是我党历史上重要的两位人物的首次对话。在后来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林彪战功卓著,毛主席是满意的。到了搞‘文革’,毛主席本想用林彪更好地‘反修防修’,他却野心膨胀了。”
父亲首先想到并感到心疼的是毛主席在“9.13”以后会很被动,记得父亲忧心忡忡地说:“林彪要给毛主席折寿啊!”
那一晚,回忆起井冈山的经历,父亲更是感慨万端:

林彪制造陈光冤案不择手段
毛主席知道后非常高兴,致电林彪、彭真和周副主席、陈云等领导,说占领长春对东北和全国大局有极大影响,还要嘉奖有功将士。这个战役在我军很轰动,我们听到后都觉得陈光打得漂亮。这件事情肯定让林彪感到栽了面子,因为他不同意打长春,而陈光拿下来了,他心里会感到陈光抢功。后来听说他们在松花江附近的战役也有过矛盾。这些事情按说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更不是反党性质,但是刚刚解放,林彪就开始算总账了。
“解放初期,陈光是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担任中南军区司令员的林彪是他的顶头上司。由于广州情况特殊,离香港近,而陈光也认为同各界人士接触有利于统战,同时可以对尚未解放的海南岛高层人士策反。由于陈光接触的人难免历史背景复杂,所以被汇报上去也会有些麻烦。如果林彪和他关系很好,比如说这些事情是黄永胜做的,林彪可能会依然信任他,至少可以提醒他给他改正的机会,但是陈光就不同了。
我立刻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父亲,当时我们都住在工程兵司令员小楼上,父亲在二楼,我特意跑上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早就知道了,十几位老将军给陈云同志写信,要求重新审查陈光的案件,后来调查知道陈光被开除党籍是冤枉的。”那时父亲年近80,对于各种人事变迁乃至冤案看得太多了,就是他自己也在十年前受到审查,所以对于这些有点见怪不怪了。
林彪出事,父亲最关心的是毛主席
“9.13”事件以后,不少人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林彪事件,探讨“文化大革命”会怎么收场,毛主席会不会做一点自我批评。很多人都希望听听我的看法,其实他们无非就是想从我的口中知道父亲的看法。父亲身为中央委员,又是司令员,应该有来自高层的信息。
我问父亲:“林彪的历史主席应该了解。一下子把他捧这么高,‘文化大革命’又这么乱,主席是不是也有责任?”父亲非常肯定地说:“主席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晚年发生了赫鲁晓夫把斯大林焚尸扬灰这种事,而赫鲁晓夫在斯大林生前非常效忠斯大林,还称斯大林是我们的父亲,这件事的确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警惕。毛主席已经70多岁了,他也要考虑他百年之后中国会不会有人搞修正主义,会不会再有一小撮人打着共产党的旗号压迫大多数人民,他要注视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各国反动派会不会孤立并且侵略中国,而党内暗藏的修正主义是最危险的,一旦他们与帝修反里应外合,中国不可避免地要改变颜色。”
我说:“主席当年不用林彪当副统帅不是更好吗,可以少受很多损失。”父亲斩钉截铁回答:“主席是高瞻远瞩的,虽然林彪蒙蔽了毛主席,但不正是主席才识破了他们并采取了断然措施吗?毛主席就是这么伟大,从井冈山时代我就感到中国革命离不开他。”
父亲那时对林彪事件最强烈的反应是:“林彪让主席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了。”
父亲说过,林彪不是一贯整人,曾经救过自己
我们很早就知道,林彪有失眠的毛病,他对父亲说过,形势严峻,敌强我弱,还要打胜仗,怎么办?歼敌一万自伤八千不行,只有最大限度地动脑子,把可能的伤亡减低到最小。长期以来,他用脑过度,神经衰弱,开始失眠。尤其是在平型关战役中,林彪率领的115师打了大胜仗,那是共产党军队最大的胜仗,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林彪也很高兴,恰好那次战役缴获了一匹好马,林彪爱不释手,经常骑上飞奔,也算激烈战斗后的放松和休息。
有一天下大雾,林彪又要骑马飞奔,警卫员劝阻也没有用,林彪骑马跑进了阎锡山的防区。林彪的马与众不同,他的呢军装也很显眼,被阎锡山部队的一个士兵打了一枪从前胸穿过。林彪从马上摔下来,后来知道是误伤,闹得阎锡山亲自带了医官过来给他治病,并表示要枪毙开枪的士兵。林彪说那个士兵也不是故意的,保住了那个士兵的脑袋。
林彪受伤后中央很多领导都表示慰问,蒋介石也去了慰问电,林彪到延安后,连毛主席都骑马30里亲自看望他,一再叮嘱他好好养病。虽然后来林彪可以重上前线,但是我们都感到这个伤也伤了他的元气,后来他害怕见阳光和水,高度神经衰弱,整晚睡不着觉是家常便饭。一些军队高级干部曾偷偷议论,“林总伤了精气神,精力大不如前了,这一枪也太可恨了。”
上世纪60年代初,林彪抱病去西北视察,让父亲陪同前往。父亲和林彪一起吃饭,发现他很爱吃糯米。父亲问:“林总,我发现你总是离不开糯米。”林彪有气无力地说:“糯米可以养胃,我的胃不好。”父亲一路上发现,林彪的身边不离医书,经常翻阅,原来林彪总是自己给自己诊断。
后来“文革”时,林彪当了副统帅和法定接班人,父亲总是想,副统帅的身体状况我可知道,有朝一日让他领导国家,也会心有余力不足。
其实,林彪并不是一贯整人的,如果不是他政治上和地位上的对手,他并不主动出击。
那时候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加上大哥是军事院校的学生,一身军装很惹人注意,他被当地公安机关拘留,并被送回北京。当时正是大搞阶级斗争的时期,父亲在军队受到极大的质疑,总参“抓住”这件事情不放,不仅父亲不断被批判,而且让父亲承认是儿子为他出逃。
“文革”中,副统帅神秘地接见过父亲
父亲离开林彪住地后惴惴不安,据他的秘书回忆,他一个晚上没有入睡,就是感到左右为难。虽然毛主席亲自把林彪列为接班人,可是父亲感到,这样的谈话实在有悖于部队严明的纪律。父亲从林彪的口吻中知道他对杨成武很不信任(果然,几个月以后他下令逮捕了所谓“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反党集团”),对杨成武用代总长的名义发表在全国各报的“大树特树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很不满意,后来,给杨成武安的一个大罪名是所谓“借大树特树毛主席的绝对权威之名,大树(杨)自己的权威”。
父亲说,那时候刘伯承已经双目失明,但刘帅摸着凹凸不平的地图说:“我们对苏联的防御,地形对我们不利,北边平原太多,不能用长蛇式的防守,要用集团式的重点防守,要军民联防。”父亲感到刘帅病重,依然这样关心国防,而且思路这样清晰,令他颇为感动。
几年以后,林彪出了事,父亲才在闲聊中和我谈起这件事情,他还不无庆幸地说:“我幸亏没有隐瞒这件事情,否则会辜负了毛主席对我的信任。主席会批评我:陈士榘啊,在井冈山咱们就是一个山头的,不要和林彪搞在一起呀。”
“他怎么比得过毛主席呢?简直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在“9.13事件”后,父亲看着这张照片感到很别扭。他最气不过的是林彪损害了毛主席的威信和身体。父亲看到毛泽东接见外宾时似乎一下变老十几年的身躯,很是心痛。
在那个特殊年代,与林彪合影也容易引火烧身,父亲一剪刀剪掉了他右侧的林彪,只剩下毛主席和我的父亲。父亲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曾经跟我说过:“当初不应该剪掉林彪,因为那是一个事实,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真实记录,也是留给后人的历史。”
父亲后来多次对我说,林彪的事情和他这个人很复杂,不能全盘否定,尤其战争年代的卓越战功更无法磨灭。如果他不是对更高权力的虎视眈眈和对老战友的无情无义,他怎么会在飞机上活活烧死,那一刻他自己该是多么痛苦!
记得他在林彪出事后不久说:“林彪是个聪明人,从表面吹捧主席到谋害主席。但他也不想想,他在毛主席面前还要耍聪明,他怎么比得过毛主席呢﹖简直就不是一个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