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5月18日报道 今年15岁的国振华是一个天生的“无眼人”,像他这样完全无眼的病例目前在国内没有发现第二个,在全世界也极其罕见。
不用扶自己走路去教室
5月11日早上6点半,广州市盲人学校里响起了起床的音乐,在宿舍的床上磨蹭了一阵子后,国振华起了床。“最多睡到7点,只能赖半个小时。超过7点老师要来检查的。”
从这个有点忙碌的早晨开始,国振华进入了新一天的学习生活。早上8时20分,完全看不见路的国振华自己走路去教室上课,走的时候他没有让任何人扶,也没有伸手扶墙,而是沿着校园里的盲道自己往前走。
对于学校里的生活,国振华早已习惯了。至今,他已经在广州市盲校生活了7年,广州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无眼病例此前尚无记录
1991年8月底,在出生一个多月后,国振华就被父母遗弃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民政局大门内的走廊上。德庆县福利院收养了这名先天的无眼孤儿。像这样被父母遗弃的孩子,福利院都会给他们取姓为“国”,意思是由国家来抚养他们。2000年,德庆县福利院把国振华送到广州市盲校读书。
国振华完全没有眼睛,上面的半张脸都是一块光光的脸皮。广州市盲人学校的校长罗观怀至今还记得7年前他第一次见到国振华的情景,“当时吓了我一跳,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没有开眼的人。”
上音乐课时会想起“妈妈”
但在同学们眼里,国振华和其他同学一样,没什么区别,因为他们都看不清国振华长什么样子。“没有谁看不起谁,因为在这里大家都是一样的。”国振华说。
国振华是学校6年级的学生。6年级只有一个班,总共有15个孩子。国振华的课桌特意被班主任苏慧明安排到了第一排教室正当中的位置。“国振华上课的时候有个小毛病就是爱睡觉,尽管我看不到他的眼睛,但我从他脸上的表情知道他在打瞌睡。所以特意把他安排在离老师最近的位置,时刻提醒他。”苏慧明说。
一边冲凉 一边高歌
在学习之余,国振华特别喜欢唱歌,同学们经常听到他在宿舍里一边冲凉,一边高歌。“我喜欢听七八十年代的老歌,陈百强的《念亲恩》我很喜欢。现在流行的歌,我反而不喜欢。我还喜欢听《梁祝》和莫扎特的音乐。”
其实,学校里许多盲人孩子都和国振华一样,喜欢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老歌。正因为他们看不见,所以他们的听觉特别敏感,也能更容易感受到音乐最本质的东西。但目前,盲人的音乐教育仍比较落后,并不能培养他们充分发挥出这方面的能力。
上午的第二节课是数学课,也是国振华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全班的同学都喜欢上数学课,因为老师讲得很生动,每次都会讲很多课外的东西,还会讲数学的历史。”
上午的三四节课是手工课,根据每个盲人学生的特点,上课的内容分成了折纸、穿珠和陶瓷泥工。国振华一般都是选择穿珠。“每个珠上都有孔,我是摸着来穿的。”
穿珠课是对盲人的训练课程之一,主要是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除了手工课外,学校还开设了一系列的盲人训练课程,首先是要从小改变孩子们的盲态。在刚入学的时候,国振华的盲态很严重,“他当时走路很困难,总是弯腰、曲腿、低着头,没有摸到东西,他是不敢走的,必须用手牵着他才行。而且他的语言能力很差,不敢说话。”校长罗观怀说。
吃饭住宿全部免费
上课的时候,为了故意引导不爱说话的国振华说话,老师还采取了逗他的方法。“老师故意拿来一个苹果,让国振华闻一下,然后大声说发给每个同学,但故意不发给国振华,就是为了刺激让他说话,开口要苹果。”
经过长期的训练,国振华的进步非常大,盲态消失了很多,他还经常主动找同学们说话。“由被动的回答转变为主动的问话,这是一个飞跃性的转变。”罗观怀说。
中午,国振华自己到学校的食堂吃饭。中餐一共有3个菜,分别是:豆角炒肉、卤水鸡翅和一个青菜。这顿饭,国振华吃得很开心,“学校里的饭菜一直都不错。”国振华在学校里吃饭不用交一分钱,而且学费、住宿费、餐费全免。“除了每学期50元的活动费外,其他都是免的。”
像广东省的许多盲人孩子一样,国振华享受到了国家的救助政策。从2005年开始,广东省对于通过实施“扶残助学工程”,落实对贫困残疾儿童少年的“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保障贫困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我要问他们为什么不要我”
下午,国振华还上了3节课,分别是语文课、英语课和班会。课余的时候,他还会约同学打篮球,不过他不是拍篮球,而是滚篮球。
在同学心目中,国振华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同学,而且是全校的助人之星。但国振华也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就是无法不想遗弃他的亲生父母。“我有点恨他们,我一出生他们就把我丢了。如果以后有机会碰到,我要问他们为什么要丢掉我。”
“我们知道国振华小时候受过苦,但是他很乐观、积极,也很包容。”苏慧明说。
心愿:想读完大学当老师
今年7月份,国振华就要小学毕业,但他还想在广州市盲人学校读初中。读完初中后,他就要面对一个较为残酷的现实,那就是选择报考职业高中,还是选择就业。
广州市目前有近5万名盲人,在成功就业的盲人当中,大部分选择了做按摩师。“我不想做按摩,我对这个没兴趣。我想读大学,这样能有多一些选择。我想以后当老师。”
目前在我国只有较少的学校开设有专门的盲人大学教育。国振华能否考上大学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他能否当上老师更是无法预知,但提供更多的读书和就业渠道给盲人是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2010年残疾人生活总体小康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郭德勤说,目前,广东省残疾人总数539.9万人,其中,视力残疾75.3万。近几年广东省残疾人救助事业发展很快。到2005年底,全省特殊教育学校67所,在校残疾学生2.7万人,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0%。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5所学校开办了残疾人职业高中班,在校学生418人,凡符合条件的高考残疾考生绝大多数能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
但粤北、粤东和粤西等贫困地区的康复问题还比较严重,很多残疾人小孩都得不到帮助;残疾人就业现状还不是很乐观,就业率只在80%左右。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解决残疾人的贫困问题。
根据《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安排,在“十一五”期间,全省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60万名残疾人将获得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我省还将推行0~6岁学龄前残疾儿童义务康复工作;构建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白内障无障碍区。至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