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个旧市副市长童某因被打情妇杜某的四处举报和纪检部门的介入,近日被该市人大罢免了公职。至此,自7月中旬以来,这起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员殴打情妇”事件,终于将告一段落。
依据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29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包养情人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对于童某,政府当然
尽管如此,根据已公开的材料,经营着两家私人企业的杜某自认和童某之间并不存在包养关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是图钱才和他在一起的”。恰恰相反,杜某还经常花钱为童某购置高档物品。倘若童某和其他几个情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单纯”,本案就可能不得不面对一些棘手的难题了,这样的情况在已揭露的贪腐大案中并不是没有。不过,既然免职乃是根据当地纪检部门调查结果作出的,笔者宁愿相信事实并非杜某所说的那样,只不过还有大量的材料尚未公布。如此一来,上面的难题自然是迎刃而解。但是又有新问题产生,根据相关报道,童某个人生活不检点坊间早有所闻,却一直等到“情妇维权事件”曝光,地方纪检部门才介入调查。这无疑说明当地纪检部门在某程度上患有聋哑症,民间舆论向纪检部门的传输受阻,公开的正式监督渠道运转失灵。
“官员殴打情妇”事件是一个浓浓的缩影,它深深地反映了在现有体制框架内,企图依靠深受某些既得利益者影响甚至是操纵把持的部门、制度,实现吏治好转,是多么的艰难。归根结底,仍然是公共财政制度的漏洞迭出、公共权力运转的极不透明,使人们对手握权柄者的贪腐行为防不胜防,无法予以直接监督。于是,就只好避其锋芒采取迂回包抄的策略,从边缘的事情入手,反腐扑克、反腐游戏、官员子女从业公示制度、家属反腐警示教育等等恐怕都是这个思维模式的结果。然而,在人们看来,无论把反腐的边鼓敲得有多响,它终归还是不如直捣黄龙来得更痛快、更有效、更让人叫好。(周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