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林言预测:刘翔在北京奥运会将痛失金牌

[日期:2007-08-24] 来源:  作者: [字体: ]
林言预测:刘翔在北京奥运会将痛失金牌

在上一届奥运会上,刘翔以黑马姿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奠定了中国田径110米跨栏项目在国际上的一席之地。至此,这个一向以白人和黑人为主而长期占据的项目,第一次有了黄皮肤的亚洲人终结了这个不可逾越的神话。2006年瑞士大奖赛,刘翔以12秒88打破世界纪录,更让其登峰造极,不可一世。在接下来的各类比赛中,刘翔也多有斩获,屡战屡胜,失利相对较少。

刘翔不容易,中国人不容易,亚洲人不容易。说刘翔为中国为中国体育事业增光了,一点也不为过,其意义远远大于他所获得的奖牌;说刘翔是中国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骄傲,相信也没多少人持有异议。为迎战北京08年奥运会,想必刘翔也不会轻松,更不会闲着,相信他也不会辜负国人对他的期望。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事物的发展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时人算还真不如天算,想当年阿兰—约翰逊与刘翔在比赛较量中,谁人会想到约翰逊因失误而败给刘翔呢?相信包括刘翔在内的中国人都不敢想象。而林言同志从相关渠道获悉,上一届奥运会时,有关部门曾内定刘翔的最大目标是取得跨栏项目的铜牌,但结果令他们也令全中国全世界大跌眼镜,刘翔非常意外地摘取桂冠,想必刘翔本人也没想到他会夺冠,从他赛后满场奔跑的举动来看,其兴奋程度可见一斑,也确实出于他本人意料之外。

时至今日,应该说刘翔的状态总体不错,期间在各类比赛中,场上发挥基本属于正常,当然也无一例外地赢得了人们对他的欢呼和信心。而刘翔也一跃升为体育明星,而其身份也不仅仅是一个普通运动员了。从此,刘翔拥有了名誉、地位和疯狂的粉丝,他的形象他的广告他的活动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频频轰炸公众的头脑。

林言同志此前曾说过,其实田径运动包括诸多项目,而男子110米跨栏只是其中之一,兴许因为刘翔在这一项目中或者说是中国人在这一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所以男子110米跨栏才会被国人或媒体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大“效应”,进而让民众误以为田径运动只有男子110米跨栏是唯一代表。这当然是完全错误的。毕竟中国的田径运动综合实力离处于领先水平的国家尚有很大差距,我们不应回避,而应正视,更不能拿刘翔来“一俊遮百丑”,拿刘翔当作秀工具。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需拼搏。刘翔在未来北京08奥运会上,能否再续辉煌,再次夺冠,可不是闹着玩的,更不能等闲视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兴许是林言同志杞人忧天,在此提出自己不成熟的预测(权当说笑,不必当真),刘翔很可能与奥运会冠军头衔失之交臂。

一是刘翔面临国人的压力。北京奥运会好歹是在家门口举行,作为万众瞩目的体育大明星刘翔的压力可想而知。上届奥运会,国人没想到也没指望你刘翔会夺冠,可这次在家门口举办,你刘翔不夺冠可就说不过去了。为什么?因为国人对刘翔寄予的希望太高了,这一金牌非得拿到手。而且,林言同志也绝对相信有关部门对刘翔定的目标百分百是一定要卫冕,肯定不会是银牌,更不会是铜牌。

二是刘翔面临对手的压力。国人可能光看到刘翔的英姿,光看到刘翔的获胜,实际上觊觎刘翔冠军宝位的对手一个个当仁不让,一个个身手敏捷,一个个小觑不得,其中就有古巴的罗伯斯,法国的杜库里,美国的特拉梅尔、阿诺德、摩尔及老将约翰逊等等,这些强劲的对手可不是你刘翔能够阻止得了的,说不定刘翔当年的一幕可能就会在这些对手身上故伎重演。不排除刘翔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的可能,甚至刘翔眼下一心只想着如何再破一次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了一定的风险,固然破记录很重要,可夺冠更是现实要求,好高骛远有时得不偿失。

三是刘翔面临自身的压力。身为大牌体育明星,我们不否认刘翔的刻苦,也不否认刘翔的实力,更不否认刘翔的运气,尽管刘翔拥有各类大赛的丰富经验,也拥有令人艳羡的冠军头衔,可毕竟在自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断不是儿戏,而且刘翔还得承受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压力,即使他能够坦然面对,志在必得,可上帝是公平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好运气全部交给一个人。对此,刘翔不会不知道,也不会不清楚,毕竟在比赛中发生的各种状况都不是人为能够控制或避免的。

林言同志从不喜欢以成败论英雄,但我们不能阻止别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如果刘翔顺利卫冕,将为国人为中国的体育事业继续争光,也为自己的辉煌人生画上一个美满的句点。但如果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刘翔的神话很可能就此化为泡影。而北京奥运会这一战,刘翔不仅是为自己而战,更是为荣誉而战。对其个人而言,成败在此一举,先前的成功兴许也就永远成为一种象征和标志。

当前,如果刘翔不能正确处理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其夺冠的希望也并非一帆风顺,毕竟常胜将军不可能永远打胜仗。

(若有转载,务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作者:林言同志
时间:2007-8-21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侯耀文之死是因为老婆太多?
下一篇:沈阳制作中国第一大月饼重约12.98吨(组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