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枪决——讲述你不了解的死刑
公元1994年12月16日,是我入伍的日子。3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我被分配到宁夏东部一个革命老区的县武警中队。说到这里顺便普及一下,武警和解放军的编制是有区别的。省武警总队相当于军分区,师级编制;武警支队,相当于团;武警大队,相当于营;武警中队,相当于连。实际上论人数,一个县级武警中队只相当于解放军一个排的编制。呵呵,又跑题了,再言归正传。我所在的中队负责县看守所的看守勤务,也就是每天上哨看着在押的人犯别跑了。一般情况下,公安局抓来的刑事案件罪犯,哦不,应该叫犯罪嫌疑人都羁押在看守所,等法院判决下来再转移到监狱、劳改农场或劳教所什么的,刑期特别少的又有关系的就留在看守所做自由犯了。哨兵的任务很简单,就是防止人犯逃脱。监区入口处有警戒线,人犯出入是由看守所管教干部带领的,但是在进出的时候需要向哨兵报告,“报告班长进或出”,哨兵下达进出口令后方可出入。如果有人犯胆敢擅自逾越警戒线,哨兵警告后是可以开枪的。一般原则是击伤,但想打死也行,看心情了,枪法都有个好坏的呵呵。哨兵和人犯是一般是没有接触的,除了协助管教干部转移人犯或者外出就医什么的,就是死刑勤务了。
一般一个地区每年都会有一至两次公判大会,会有一批死刑犯被核准执行,像我们这样的看守勤务的武警战士基本在三年的军旅生涯中都会遇见。传闻执行死刑的战士会记三等功一次,这纯属扯淡,至少我没见过。虽然接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但我还是觉得杀人这是还是不沾的好,且不说有没有报应,至少会有心理阴影的。
勤务训练是从行刑前至少半个月就开始的,首先要训练五花大绑,就是单人拿跟尼龙绳在最短时间把死刑犯捆起来,这种捆人的方式非常痛苦并且绝对不会逃脱。电视上那些被捆起来的人还能逃跑简直是天方夜谭,胳膊都快断掉了,绝对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更别说奔跑了。我捆人的速度大概是45秒。执行枪决的战士要进行针对训练,射击假人什么的。另外就是整个勤务过程的演练,包括上车、途中警戒、刑场警戒等等。
1996年夏末,我作为押解手执行死刑勤务。简单说,押解手就是死刑犯旁边一左一右押解的两个战士。死刑前2个小时左右,死刑犯会被押出监区,来到看守所专门的一间房子,高院的同志会当面宣读核准死刑的判决书,并需要死刑犯签字。后面的时间家属要给死刑犯换新衣服,吃点东西,一般是烧鸡什么的,但很少有人能吃多少,还可以喝点白酒。这个时候管教干部对死刑犯都比较宽容,毕竟是他在世间最后的时光了。和亲属诀别后就该登车了,这个过程没什么说的,途中我也和死刑犯聊聊天,其实自己的心情也挺沉重的。
刑场很快就到了,警戒区域大概方圆800米左右。先来的死刑犯家属已经把事先准备好的棺材拉来了,没有家属的尸体会有公安机关处理,大多数是给了医学院什么的做解剖了。
行刑的地点是个20平米左右的沙坑。被执行的犯人列成一排,间隔3米。犯人是已经捆好的,手在后面,裤腿也被绳子扎住,防止粪便流出来。枪决的过程是,死刑犯跪地,左右押解手摁着他的肩膀,后面的射手在一米处瞄准后脑,枪口离后脑的距离最多30-50厘米。通常有数名死刑犯同时执行,听到指挥员哨声后同时射击。记得我当时对后面的射手说:哥们,打准点,别打我手上了。
哨声一响,几乎是同一声枪响,三个死刑犯应声向前栽倒,鲜血很快大片地渗进沙地。这时押解手需要把尸体身上的绳子解开并把尸体翻过来面朝上,然后法医验尸。射击用的枪支是81式自动步枪,7.62口径,杀伤力很变态,就是白宝山用的那种。后脑是个小弹孔,运气不好的话子弹从前面出来脸都能给打没了。整个过程中射手和我们都没有戴什么墨镜口罩的,因为家属离我们很远。
中午回到中队,吃饭,全是素菜。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