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全程直击“确山”军演
核心提示:新华社记者对“确山”军演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侧重考察了参演的济南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的快速反应能力、机动能力、工程保障能力、作战部署调控能力和电子对抗能力等。
“确山-2006”演习期间,新华社记者陈虎、李宣良、李刚对军演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坦克分队迅速转入战时状态。 新华社发
10月12日,星期四,晴。
“确山-2006”实兵检验性演习正式拉开序幕。参加演习的济南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奉命组织所属部队按一级战备要求迅速完成作战准备,随时准备遂行作战任务。
对于指挥员来说,第一天演练的内容包括应急作战准备的筹划决策、掌握部队应急作战准备情况;对于指挥机关来说,演练内容包括应急作战准备的组织计划、检查指导部队完成应急作战准备、战时政治工作;对于部队来说,演练内容是完成应急作战准备,包括组织动员,进行物资、器材、油料、弹药等补充,并完成各种物资器材的装卸。演习考核组对部队的应急作战准备控制能力、组织后勤保障能力、组织装备保障能力进行了检验。
10月12日坦克部队从驻地铁路机动至演习地域,96式主战坦克铁路输送
现场点评:
部队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速度,是体现快速反应能力的关键问题。此次演习不同一般的是,部队是全员整建制拉动。一个摩步师,万人千车,要在短时间内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是一件很见功力的事情。虽然今天的演习课目听不到炮声,闻不到硝烟,但正像俗话所说的那样,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深入部队中就会看到许多精彩的地方。凌晨,师属坦克部队铁路运输装载,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数十台大型装备,只用了规定时间的1/3便装载完毕。虽然记者看到的只是全师的一小部分部队,但是体现了这支部队的训练水平。
100毫米突击炮采用公路机动方式开赴“战场”。 新华社发
10月13日,星期五,晴。
“确山-2006”演习进入第二阶段。参演部队通过铁路输送和摩托化行军相结合的方式,由驻地向700多公里外的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实施机动,完成远程快速机动,迅速完成集结。
对于指挥员来说,第二阶段的演练内容包括远程机动筹划决策、机动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对于指挥机关来说,演练内容包括远程机动的计划组织、检查指导部队完成机动准备、协调控制部队机动行动、战时政治工作;对于部队来说,演练内容包括完成远程机动准备、实施摩托化机动和铁路输送、机动中各种情况的应对行动。
演习考核组对参演部队的多项能力进行严格检验,包括:机动指控能力、陆上机动能力、通信保障能力、防化保障能力、工程保障能力、防侦察监视能力、防速杀性毒剂袭击能力、后勤保障能力、装备保障能力。
10月16日工兵分队快速架设新型步兵伴随桥
现场点评:
拉得动、开得上、打得赢,是现代战争对作战部队的基本要求。今天的演习课目--远程快速机动,就是要看部队能否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及时进入作战地域。一个整建制的摩步师,以铁路、公路两种机动方式,沿三条路线开进,在20多个小时内,完成700多公里距离的机动,平均开进速度在每小时40公里以上;途中设置了防敌卫星侦察、防敌化学袭击、克服敌空袭对道路、桥梁的破坏。应该说是十分贴近实战情况的。在跟随演习部队行进的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各车辆、各梯队行军间距保持良好,对各种情况处置及时、妥当,表现出参演部队较高的训练水平和优良的作战素质。行军中,没有看到任何车辆抛锚、故障,表明车辆装备可靠性较高、保养良好。新型100毫米轮式突击炮,顺利完成了长途行军。看来,新装备已经快速形成了战斗力。
工兵紧急架设重型机械化桥。 新华社发
10月14日,星期六,阴。
演习进入第三阶段。部队在集结地域迅速制定作战预案、完成作战准备。
对于指挥员来说,第三阶段的演练内容包括作战部署筹划决策、掌握部队完成作战准备情况、完成作战准备中各种情况的处置;对于指挥机关来说,演练内容包括作战部署的组织计划、检查指导部队完成作战准备、战时政治工作;对于部队来说,演练内容包括根据任务进一步完成作战准备、集结地域各种情况的应对行动。
演习考核组对参演部队的多项能力进行检验,主要包括:作战部署指控能力、情报保障能力、通信保障能力以及防侦察监视能力。
100mm轮式突击炮公开亮相
现场点评:
记者在这一天的演习现场,看到了两个精彩的场面。
凌晨,部队在调整部署机动过程中,突然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前方遭敌空中袭击,道路被毁。工兵道桥分队受命紧急架设桥梁、修筑急造军路。在大马力军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急造军路迅速向前延伸;重型机械化桥在150米宽的"河面"上快速铺成。当重达数十吨的主战坦克通过急造军路,从机械化桥上隆隆驶过时,在场的所有人员兴奋不已。工兵分队,好生了得!
入夜,师指挥所刚刚开设完毕,导演部发出情况,指挥所被敌卫星侦查发现。师长迅速作出处置:转移,重新开设指挥所。深夜,当新指挥所开设完毕时,记者看到,指挥所内一切井井有条,通信畅通,所有指挥位置开设完毕;与此同时,原有的指挥所保持原貌,起到了迷惑敌人的作用。在指挥所转移的过程中,师长在无指挥所依托的情况下,制定出了作战预案,指挥部队完成作战部署。导演部出了个难题,演习部队则交出了一个完美的答卷。
为师指挥所开通通信线路。新华社发
10月15日,星期日,阴。
演习进入第四天。部队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迅速调整作战方案,完成攻击部署。
这一天的演习内容,对指挥员和部队机关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战场情况突变,要求指挥员对前一天的作战方案加以调整,重新部署部队,完成作战部署中各种情况的处置。部队则要进一步完成作战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演习考核人员需要对部队的作战部署调控能力,情报、通信保障能力,防侦察监视能力,防空中打击能力等一系列内容加以检验。
100mm轮式突击炮摩托化开进
现场点评:
趁着演习指挥员调整作战方案的间隙,记者驱车赶到了演习场上的多个部、分队。沿途,很难看到集结的大部队和众多的重型装备。当我们要求看一看装备国产新型突击炮的炮兵分队时,同行的参谋把我们带到了一块刚刚收割完毕的农田。走进到了十几米的距离,突然发现田边堆积的玉米秸秆堆下,原来隐蔽着一辆突击炮。这一下我们有了经验,沿途每当遇到类似的堆积物,总要神经质的细看一番。然而,不论是坦克、火炮、还是其他重型装备,总是会出现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地方。
下午,赶到师指挥所,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是,装备着新型通信干扰装备的"蓝军"电子战分队,就配置在"红军"指挥所几公里外的地方。实战中,这种情况应该很难遇到。但导调人员告诉我们,这是他们有意作出的一个"杰作"――看看"红军"能否在大功率干扰装备近距离的干扰下保证通信畅通。不错,贴近实战,演习就是演习,决不是演戏!
加强步兵营徒步奔袭20公里。新华社发
10月16日,星期一,雾。
演习进入实兵实弹进攻作战阶段。战车驰骋,炮火连天,震人心魄;电磁干扰,网络攻防,战斗激烈异常……
10月16日坦克装甲车辆突破敌前沿
上午8时整,随着3发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战斗在排山倒海般的炮声中正式打响。扮演"红军"的济南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万人千车,兵分3路,向着"蓝军"阵地发起攻击。远程机动而来的"红军",运用全纵深立体攻击战法,采取火力突击、多路强击、迂回穿插等战术手段和作战行动,向"蓝军"防御体系发起冲击。
狡猾的"蓝军"发起逆袭,采取障碍迟滞、火力阻绝、阵前猎杀、阵内火歼等战术手段,企图阻止快速挺进的"红军"。"红军"以快制快,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实施反逆袭。炮兵和前沿攻击分队对敌实施直瞄破坏、火力压制和迷盲射击,反坦克预备队利用反坦克导弹、坦克和新型突击炮等多种火器向坚固目标和火力点实施摧毁打击,集束火箭发射火箭弹实施烟幕遮障……冲天的火光中,"蓝军"的火力点一个个相继灰飞烟灭,坚固的前沿阵地被强行撕开。新型坦克和装甲战车以不可阻挡之势从两翼直插纵深。攻击梯队齐头并进,相互策应,形成对敌多路强击之势……
正午12时整,三发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演习戛然而止。参演部队停止作战行动,固化战场态势,等待接受演习导演部的评判。
现场点评:
就在部队向进攻出发阵地开进时,又一个高难度的课题出现了:前方桥梁被毁,师基本指挥所和合成预备队前进受阻。工兵分队不负众望,再一次演出了一台"好戏"。新型的步兵伴随桥迅速架设完毕,导演部的"难题"还是没有难住参演部队。
担任穿插任务的一个加强营,要从崎岖的山路上,徒步奔袭20公里。携带者迫击炮、高射机枪、无后坐力炮、120毫米重型反坦克火箭筒的战士们,一路强行军,按时穿插到位。顶!
漫天的大雾对演习部队绝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1000米距离上使用8倍的军用望远镜,也很难发现"蓝军"阵地上的大型目标,而"红军"的坦克、突击炮、反坦克导弹却要在2000米的距离上,进行直接火力准备。难!然而,实战是不会因为大雾推迟打响的。直接火力准备按计划进行,即使考核成绩受影响也要打。在这里,贴近实战不是一句空话!
发现问题是成绩,解决问题是目的。总部考核组的想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经过这样严酷训练的部队,谁还会对它的战斗力产生怀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