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孔东梅来甬讲述
毛泽东《改变世界的日子》
金报讯 “真像,她和毛泽东真像!”昨天上午10:10,当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出现在宁波市新华书店一楼大厅时,在现场等候她签名售书的宁波市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孔东梅,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女、毛泽东孙辈中唯一的女性。昨天,她的新书《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在宁波的签售不到1小时,就卖出200余本。
“孩子,我能跟你握握手吗”
签售之前,孔东梅还举行了小型的读者见面会。在昨天的读者见面会上,第一个站起来提问的是一位56岁的陈先生,他激动地说:“我见过毛主席,你跟主席长得很像。”孔东梅抬头用微笑回应了陈先生。
“孩子,能跟你握握手吗?”两只穿越三代人半个世纪的手握在一起,从镇海专程赶来81岁的王奶奶热泪盈眶,35岁的孔东梅感慨万千。
王先生昨天带着8岁的儿子一起来参加读者见面会。他激动地捧起一张老照片给孔东梅看,一旁8岁的儿子竟当起了讲解员:“这是毛主席跟周总理和我爷爷的合影。爸爸说是1959年照的。”王先生接着解释,这张照片是1959年在中南海拍的,当时是毛泽东和周恩来接见全军第二届文艺会员的演员,“不论何时何地回想当时那一幕,我的父亲都会激动,经常拿出这张照片静静地看着。”听着王先生动情的解释,孔东梅仔细端详着这张照片,眼眶不知不觉也湿润了。
“东梅,这张《咏梅》送给你”
签名售书是在昨天10:10开始的,当孔东梅出现在新华书店一楼大厅时,现场的读者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记者看到在现场已排起了30多米的长队,这些读者以中老年人为主。
为了得到孔东梅的签名,很多读者从早上8点就开始在新华书店门口等着了。而当孔东梅得知这一切时,特别感动:“宁波读者真是太热情了!”
当黄先生把自己画的名为《咏梅》的毛主席油画像照片送给孔东梅时,她高兴得更是不知说什么好:“真是太谢谢宁波读者了。”
孔东梅做客本报生活宁波.com
“外公毛泽东情感很丰富”
金报讯 昨天,结束了签售活动后,孔东梅专门赶到本报做客生活宁波.com视频(www.lifen-ing-bo.com.cn),在短短半小时的交流中,她始终保持着微笑,讲述着自己对家族的情谊,讲述她眼中可敬可爱的外公———毛泽东。
孔东梅的母亲李敏是毛泽东与贺子珍之女,身材高挑的孔东梅从面貌上遗传了外公的很多特征,比如大眼睛,饱满的额头,特别是她的嘴唇下面也有一颗痣,位置和外公毛泽东的几乎一模一样。
据了解,生于1972年的孔东梅,自幼随外婆贺子珍生活,她并没有见到过外公。在这本《改变世界的日子》书中,孔东梅再次讲述了外公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不过是从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王海容口中得知的。
外公是个感情丰富的人
孔东梅介绍说这本书披露了毛泽东晚年的重大外交,还提到了王海容讲给她的外公的初恋故事。
“这个故事是她(王海容)的祖父王先生告诉她的,外公16岁时有段美好的初恋,可惜最后没有结果。王老先生对我外公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兄长又是老师,当时我外公准备走出韶山冲到外面更大的天地时,外公的父亲是反对的,王老先生非常支持他能够走出家乡。解放后外公也非常尊重他,关系非常密切。”
这段故事让孔东梅深刻感受到,每次的采访过程,总能得到很新鲜的外公的故事,这并不是人们千篇一律看到的那个脸谱化的毛泽东。“其实毛泽东是非常鲜活的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孔东梅说。
当有网友问到她是否彻底了解毛泽东的时候,孔东梅犹豫了一下说:“我不知道,我希望吧。”
“新红色文化”要走进内心
孔东梅2001年创办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公司的主要工作是传播“新红色文化”。
谈到“新红色文化”的工作,她解释道:“我只是希望能够从文化的角度来传承这份精神遗产。现在越来越少的人在看红色经典,为什么?并不是我们欣赏水平降低,或者说青少年不关心,而是它的形式、包装、表现手法太老套,太千篇一律了。我不再希望再写一个伟大的毛泽东,我希望写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写真实的历史。”
对国内外文化市场都有所了解的孔东梅认为,首先要在包装上对红色经典下功夫,她提到了美国的例子:“青少年对一个民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像美国那样的国家,青少年在这方面都非常注意。比如影视作品,像《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没有说教,没有告诉你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是非常能打动人。”
孔东梅,1972年生于上海,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女,毛家孙辈之中唯一的女性,母亲李敏是毛泽东与贺子珍唯一幸存的子女。 199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9年赴美留学,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学位,现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回国后在北京创办了一家文化公司。著有《翻开我家老影集》等三本书。
我的名字是外公起的
网友:听说你没见过外公毛泽东,真的吗?
孔东梅:只在照片上“见过面”。妈妈把我的照片带去给外公看,再把外公的照片带回给我看。我的名字就是外公看着照片取的,用了他名字里的一个“东”字,又用了他平生最爱的“梅”字。
网友:记忆中的上海童年,过得怎么样?
孔东梅:工作人员把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衣食无忧,我还能在家看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不知赚去我多少泪水。父母的工作和收入使他们不可能穿梭京沪之间来看我,结果就使我在一定程度上重演了母亲李敏的童年,因为孤寂所以内向。
外公有着普通人的情感
网友:书中写到毛泽东初恋那段,读来很生动。您写这一段希望表现什么?
孔东梅:这段主要是想反映一个伟人其实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而美好的情感。在青少年时期,我外公还留着长辫子,那个时代男女思想禁锢。少年毛泽东有了萌动的爱情,他喜欢王十姑,他们因为“八字不合,亲事不成”。后来,毛泽东多次提到王十姑,说她:“性情好,人漂亮,皮肤很白,我们还拉过手。”写这个是因为他痛恨包办婚姻,主张男女婚姻自由。希望能让年轻一代感受到外公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美好的情感。
网友:您自幼是跟外婆贺子珍在上海一起生活?
孔东梅:是的。其实外公和外婆的感情非常深。我听老一辈人讲起,在长征路上我外婆为抢救伤员,被敌机扫射,身上中了十几块弹片。人们都以为她会牺牲,当时我外公落泪了。说毛泽东三次落泪,其中一次就为贺子珍在长征路上负伤。很多人说她伤得太重了,把她放到老乡家里算了。我外公就说,就是死也要把她抬走。当时缺医少药,后来是踩破药箱取药,才把外婆救活过来了。
网友:外公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孔东梅:外公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他的执着,他这一生从来都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我常常从外公身上得到激励。
本版撰文 记者 耿晶 摄影 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