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听途说,甚至违背被采访对象初衷,随意剪接拼凑新闻,在向来标榜公正、客观的部分外国媒体身上频频出现
国际先驱导报3月14日报道 从假新闻出笼,到法新社正式发出道歉信,前后不过20天。
在这20天里,有关“河南雇人扮艾滋病患者欺骗中国总理”的报道,已被国际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
2月19日,法新社德语部发布一条自称来自河南的报道,题为“惊天话剧:温家宝在河南艾滋村握的是‘演员’的手”,称“政府事先把居民们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圈起来,让业余演员们来代替他们”。
法新社6天后收回报道
感到意外的,不仅仅是郭久辉等当时的随行记者。
“从头到尾我们都被蒙在鼓里。”3月10日下午,《国际先驱导报》致电法新社北京分社,听说询问此事,一名不肯透露名字的男助理脱口而出:“我们之前对此一无所知。”该工作人员表示,在海外中文媒体转载后,北京分社才开始一层层往上找,“因为我们北京分社这边近期都没有人去过河南,也没发过这篇报道”,最后才知道是德语部一位当地雇员发的稿。
该工作人员介绍,法新社德语部设在柏林,发稿权不归总社,而且发稿范围仅限德国范围内(仅以德文报道)。
据报道,法新社在公告中强调:德语部某自由记者撰写的德文报道有悖于法新社强调的注明消息来源的新闻工作基本原则。该报道已由法新社于2月25日收回,并通知了有关新闻客户。
所谓客观报道实为剪接拼凑
这并不是外国媒体在中国第一次“制造新闻”。道听途说,甚至违背被采访对象初衷,随意剪接拼凑新闻,近期在向来以公正、客观标榜的部分外国媒体身上频频出现。
这条3分钟左右的视频中,画外音是:他们就是西方所说的“中国电子民兵”,专门发动攻击侵入世界各地的政府和私人网站;他们都身材瘦削,脸色苍白,显然这是经常通宵对着电脑造成的后果。
与萧晨相比,另一位叫vicky的网友或许算是幸运的,尽管她也曾被美国另一家著名杂志折腾得很不开心。
作为文中被采访对象之一,vicky后来对香港凤凰卫视表示,仅凭几个年轻人就代表整个中国一代人的结论过于轻率,而不谈论政治问题并不代表不关心。
确定选题的“奥秘”
如果说《时代》周刊的上述报道属断章取义的话,还有些媒体则早已先入为主,一位长驻中国的日本同行就向《国际先驱导报》披露了他们在华操作选题的“奥秘”。
去年12月,江苏省南京市相继发生2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两个病例系父子关系。而在同一时期,人感染禽流感事件在印度尼西亚正愈演愈烈。该日本同行在东京的“老板”就打电话给他:“中国过去曾有过隐瞒事实的情况,你去调查一下,看这次是不是也在捂着。”这种求证事实的态度看上去没什么不对,但问题在于,即使调查不到什么,他们也不会为中国正名,而是会继续提出疑问,引发读者联想:这次会不会也有隐瞒现象呢?
他们目的何在
面对外媒在涉华报道上接二连三的造假行为,很多人都难免发出这样的疑问:他们的目的究竟何在?
亲自实地验证法新社有关艾滋病村报道真伪的新华社记者郭久辉就表示,新闻原则是实事求是,造假是新闻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他们现在道歉了,就是至少承认那篇报道是错误的,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郭久辉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媒体关注的目的一定要积极,“而不是怀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萧晨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了“目的”二字,称CNN“显然是有目的地乱写”。至于对方是什么目的,或许可以从报道中最后的一段话中找到答案。在该片结尾,CNN强调,除了美国外,德国、英国和法国政府的电脑网络去年也被黑客入侵,“大部分源头来自中国”。将嫁接的采访内容简单包装一番,镜头里的中国黑客就这样成了他们渲染“中国黑客威胁论”的工具。
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