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是的,当市场出现恐慌性、非理性暴跌,出现股灾,任何一国政府都有义不容辞的救市维稳责任。那么,市场期待怎样的“政府救市”?
1.拉升权重股的救市难以被市场认可。
如果说,前期汇金增持四大银行股和保险股有维护大股东自身利益和护盘的双重目的的话,那么,当他们全线被套后,中石油的11连阳和中石化的三天大涨12%,并且买盘上出现上百个9900手大单,不计成本地往高打,这显然就不是市场机构的行为,而是神秘资金的救市行为。这是20多年来中国股市历史上的“创举”。
为何要这样做?在我看来,一是,指数重回“1时代”,突破了管理层对股指的容忍“底限”,所以要力保2000点。二是,13年来,中国经济增长5.95倍,货币发行量增长8.1倍,累计的通胀率至少涨5倍,但股市的涨幅却为负,广大投资者亏损累累,怨声载道,危害了新一届政府的形象,逼使政府出手反击。三是,2000点以下无法重启IPO。
虽然,拉权重股对推升指数有粉饰太平、掩人耳目,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期指的空头有极大的震慑力以及逼空翻多的效果,但是,广大投资者却不敢恭维,更不敢追涨,只是在一旁观摩自拉自唱式的表演。因为,一旦神秘资金停止对权重股的往上攻击。将会招来市场更大的抛盘,对股市造成更大的灾难。更何况,没有像97年香港政府排山倒海、席卷狂澜式的救市,仅仅拉少数权重股,这是力量虚弱的表现。
2.经济增长“保底限”,不能扭转大盘股的颓市。
去年12月4日1949点——2444点的大盘股行情,之所以全军覆没,其远期原因是,09年政府的4万亿投资和地方政府跟进的18万亿投资、货币超发、信贷投放过度所造成的生产过剩危机。近期原因是,新一届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行调结构、促转型、转方式、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所带来的阵痛,遂造成周期性的大盘蓝筹股出现颓势,低迷不振。仅有的两个业绩仍保持成长性的大盘股板块,如银行,由于钱荒,整顿理财产品,调整贷款结构,降低贷款利率等一系列利空,今年的业绩连保10%都很困难,被国内外投资者普遍看空。房地产板块虽然业绩尚可,但受到政府严厉的宏观调控压力,也难有强劲表现。
至于被持大盘股机构借题发挥的李克强总理的“保底限说”,那也不过保7.5%而已,是年初就说好的,并不是什么新鲜利好,水泥、钢铁、建材、有色、煤炭等过剩产业股可以短暂借机炒作,但中长线的趋势则是往下无疑。因此,周期性行业的大盘股可以有一两天的反弹,对收复2000点功不可没,但鼓吹“市场风格转换”,“周期股大行情卷土重来”,实在是痴心妄想。靠03——04年炒“五朵金花”、拉大盘股救市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3.肖刚第二次发声给人以政策救市的联想。
继肖刚“五四”提出“股市中国梦”后,本周又第二次发声。其要义有三:
第一,“证监会要直面市场,直面社会,直面亿万人民群众”。这意味着,他不认同前证监会官员经常说的“证监会只管发展,不管指数涨跌”,“市场涨跌与新股发行节奏快慢无关”,“证监会不是股价的调控者”等说法,而是在1900多点时,承认了股市危机已危害到市场,危害社会稳定,伤害了亿万群众的利益。这显然比他的前任更加实事求是,更加市场化,更有群众观点。
第二,“证监会要贯彻群众路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主动深入基层,和市场一线,听取意见建议,掌握市场情况”。这是历届证监会中第一个敢于放下身段,问计于民,听取市场第一线群众意见的证监会主席,值得称道。这意味着,“新股发行改革意见”,将会较大程度上采纳市场提交的五六千份意见建议,可能有符合广大群众利益和期望的重大修改。
第三,“减少和纠正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之符合实际让群众满意。”这意味着,今后重大的决策都要注重科学性民主性,而不能由管理层闭门造车,强加于市场。诸如,去年所谓的“ST股票将涨停1%,跌停5%”的荒唐政策,今后再也不能误导市场了。又如,上周出台的“创业板公司可适当降低上市标准”的政策,等于把10个月来的财务大检查的成果毁于一旦,为造假公司上市打开了方便之门,值得商讨修正。本周初暴跌到1946点,已经用市场手段对这项政策表示了抗议。
在我看来,连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的士吏都知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道理,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员,怎能置“中国13年经济增长第一,而股市却为负”,对中国股市连续5年熊冠全球,给社会主义制度抹黑的情况于不顾?岂能不对亿万群众利益的严重受损而不谢罪担责?面对股灾,岂能不采取有效措施断然救市?我认为,虚怀若谷、广开言路,虚心采纳市场提出的救市意见和建议,并付诸于政策,这才是政府最有效的救市行动。本周下半周的股市大幅上扬,很大程度上是冲着肖刚的利好讲话而来。
4.市场最期盼的能立竿见影的救市政策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四项:
其一,重启IPO时,推出优先股制度。今后不再有“一股独大”,而是以30%为控股股东设限,多余股权转为优先股。并且再融资也变为优先股。这样,就可大大减小新的没完没了的大小非对市场冲击,提倡一二级市场都进行中长线投资的风气,并为4万亿养老基金和住房公积金入市,扫除最大的障碍。本周末,证监会新闻发布会已公开支持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但正式实施还必须国务院文件和各部委规定。
其二,推出集体诉讼制度,对造假公司和中介机构,除法律和行政处罚之外,在经济上赔得它们倾家荡产,以补偿投资者的损失,有效遏制市场的造假风气。让人们放心中长线的投资。
其三,改革新股发行方式。即取消新股的网下向机构大比例配售的优惠,按照“按劳分配”,“按劳取酬”,“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新股发行按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市值(持有本公司解禁股除外),进行配售,以杜绝一级市场“打新专业队”,迫使大量资金向股市二级市场回流。
其四,加强上市审核的改革。为体现政府“调结构、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方针,拟规定,周期性产业的大盘新股三年内不得上市,符合“升级版”要求的创业板和中小板,三年内每年上市新股限200家,以有效改善20多年扩容大跃进所导致的供求严重失衡局面,将吸引社会新增入市,盘活存量,放在引进QFII投资之上。
如果管理层在“新股发行改革意见”中能尽可能多地采纳市场呼声最高的这些意见,那么,于国于民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不仅能使上证指数重回2200——2500点箱体运行,而且能营造“升级版”的结构性牛市,使十多年来的股市危机得以化解,让股市成为经济转型的晴雨表。
5.收获中国梦,主要寄往“升级版”。
近期,常有人责问我:你曾经强调过“克强底”、“肖刚底”,赞扬过肖刚的“股市中国梦”,现在这些都破灭了,你如何解释?”
我至今仍然坚持这个说法没错。诚然,
最近,许多满仓持有大盘蓝筹股的人痛苦不堪,告诉我,他们现在的心情,比08年金融危机时的1664点更痛苦。因为,当时是全球金融危机,所有股票的危机,以后政府推出4万亿投资,还有减亏的希望。可现在,只是大盘股的灾难,而创业板、中小板却是大牛市,那里有大量的人今年财富翻倍,而自己的大盘股,调结构还刚刚开始,看不到翻身的希望。问我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趁着象周四上证指数3%以上的暴动,赶快以新换旧,以小换大,以高成长换衰退,以高送转换“僵尸股”,将股票仓来一个“乾坤大挪移”,相信假以时日,定能打个翻身仗。
本周五,大盘股在澄清传言后,便快速大幅回落,而创业板在周四涨1.23%后,又大涨3.42%,第四次创出新高1117点,并且只用了200多个亿就打出了“一片红”。中国梦的机会究竟在哪里,一目了然。如果连如此铁铮铮的事实都不顾,只知道一味诅咒“创业板即将暴跌”、“行情结束”、“股价会腰斩”,那就只能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下周依然关注上证指数和创业板能否收在五周均线之上,量价是否配合,尽可能选20多倍升级版个股,把握好轮动节奏。(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