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访陈梦麟先生
会见陈梦麟先生,是在武汉崇仁路邮市藏品交流会上。当时,我与张跃华正在收藏摊位旁看藏品,突然,张跃华喊了一声“陈梦麟!”,随着他的声音看去,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子汉立在面前,虽然已是60多岁,却是精神抖擞。一阵寒暄之后,文航得知他来自南京,国内著名的合作社股票收藏家,合作社股票出书第一人。
对于股藏界出书,文航感触良多:俗话说“三个和尚无水喝”。为什么常常出书一个人很“容易”完成,而几个人合作出书,却常常是“拖了一年拖五年,拖了五年拖十年”呢?记得“非典时期”(注,这是张跃华专用语,与他聊天,不知哪一会他就会来个时光穿越,冒出一句:“非典时期”),几个玩认购证收藏的说起了出书事宜:大伙合作出图、合资出书,这样嚷嚷了十年,如今已到了梦想时期,这认购证出书之梦却已经无人提及了。
由此,文航对陈先生平生了敬仰之意。在自己的执意要求下,在陈先生下塌的旅店里,他介绍了自己出书的辛苦历程:“我本来没想到出书。原来是玩认购证的,也赚钱,每周赚百把元。慢慢地,喜欢上了合作社股票,我仔细地研究以后,发现合作社股票是个大板块,价格还是地板价。我写的“文革股票”文章2003年在《金融经济》杂志上发表。
2006年我参加了上海合作社股票专题展览,回来后我产生了出书合作社股票的想法。我的想法是,搞了十年二十年股票收藏,一是要总结一下,二是做前人没做的事,也是对股藏界的贡献。这其中也有无限的乐趣。
06年前,只是买东西,对藏品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98年以来,除新疆、西藏、甘肃、宁夏之外,我到过全国的各个省,为了补充藏品,每年的票证交流会都参加。有时,挤火车、坐车子整夜睡不着觉,到了目的地,就翻起地摊的收藏册一页一页地翻,一一页一页地找,可谓千辛万苦。每次买合作社股票精品,都是几百元、上千元的买。一次在许昌,为了买到一张毛像合作社股票,持几千元追藏家3个月,藏家受感动才肯出让。
从2006年至2011年底,我终于把出书的藏品目录备齐。这个过程中,边购买、边研究、边出书。现在我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合作社股票出书第一人。” (文航)
二访陈梦麟先生
“2006年,有十几位收藏家举办上海合作社股票专题展览,有北京张世科、上海陆国屏、薛正兴、曹开富等。回来后我准备出书。本来自己有一部分藏品,当时手中约有500多种,但出书远远不够。于是就连续外出参加交流会,找了100多种,达到620种,有40种根据地、解放区股票、20种文革股票,基本上涵盖了历史各阶段。有的省市合作社股票很少,如青海、宁夏、西藏等,广东也不多。
为了收藏合作社股票,多年来,我到过几十个城市,徐州就来了几趟。除少部分省份和城市外,基本跑遍了主要省会城市。一年两三趟地跑,车旅费花了几万元,跑空趟是经常的事。近年来,合作社股票价格也高了起来,09年以后市场很少见到。如在成都买一张合作社股票,明知价格高,但自己没有这个品种,花一千元也要买下来。一枚豫东军区兵工厂合作社社员证,因为价格原因没有谈成,第二天卖证者已经走了。第二年再见到他,已经卖掉了,自己挺后悔的。
为啥出书,觉得对自己从1996年以来的收藏活动有个交待,有个总结。合作社股票作为股藏是个很好的品种,我要对收藏新人进行一个引导作用,使大家对合作社股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合作社股票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将近百年历史。基本上有三社:一是供销社;二是信用合作社,三是生活合作社。合作社股票解放区就有,供销合作社是连通城乡的桥梁,建国初期在国民经济中占了很大成分。
为了出书,我到图书馆找资料,了解党的政策,98年内退,有寄托了,我常剪报,做笔记,上网收集资料。这次出书花了3万多元钱,印了500册,作为内部资料使用”。;(采访人;文航)
注:在武汉采访陈先生,回徐州后文航却把笔记本放在一边找不到了。没办法,在近日徐州交流会,8文航第二次采访陈先生。没想到,采访完之后,笔记本无意中找到了。于是,先把第一次采访稿发出来,然后发第二次的。于是,就有了“一访陈梦麟先生”、“二访陈梦麟先生”的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