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股藏”意识
股藏的概念是什么?
有的是将收藏“认购证”叫做“股藏”;
有的是将收藏“股票”叫做“股藏”;
也有的是将收藏“认购证”和“股票”总称“股藏”;
也有的将凡是收藏与和某股票一切有关的东西称为“股藏”。
我觉得在“股藏”这一概念上,最后的一种概念是恰当的。任何东西在反映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功能价值一定是不一样的。
在“股藏”中,最具价值的应该属“股票”。在反映我国改革,包括经济体制乃至金融改革这一历史成果中,最具见证价值的我始终认为当属“股票”。因为,“股票”中含有的信息量最大。
当然,我也认为“认购证”也是很值得收藏的,但是,它似乎应该是依附于“股票”,才会增加出它的附加的功能价值。也就是说,“认购证”一类的东西,只是“股票”的附类。因为,“认购证”此类的对历史的认识作用,还需要加以很多其他的补充注释才能明了。
因此,本人认为,既然投入“股藏”,是不应将“股票”和“认购证”之类分割开来的,更不能把“认购证”一类的东西说得比“股票”的价值还要高的。换句话说,“认购证”之类的文物史料只有放置于“股票”实物一起的时候,才会“锦上添花”的体现它的历史反映价值。
当我们在谈论”股藏“的时候,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一切股票,只是说明了我国的”股票“的源流,而只有在这时期之后的“股藏”才具有其在我国历史上的特定的深刻的意义,那就是和我国“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的。我想,最能体现这一改革之深刻和伟大意义的就是“股份制”的出现。据说,当年台湾的蒋经国手中拿着对岸真的股票的一刻,禁不住说了句:大陆真的是要变了。
“股票”是随该体制企业的客观存在,而“认购证”只是取得“股票”的方式表现。比如,“老八股”发行并没使用“认购证”,但它们的”股票“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因为没有使用”认购证“而逊色。
我写这些话,是想表达这样的看法:对”股藏“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对”股藏“中的主件要有明确的概念,对主件周围的附类要有足够的认识但也要有正确的定位。
当然这仅仅是自己的个人看法,欢迎藏友的讨论和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