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4300点:不会再是“到此一游”

[日期:2007-07-29]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 [字体: ]

新高之后 大盘将走向何处

  大盘本周一鼓作气地攻上历史高点4335点,站在“前无古人”的高峰上,没了“敌手”之后,大盘似乎显得有点不知如何是好,向上继续攀登固然风光,下撤稍作休整似乎也不错。然而时不我待,这种状态是难以持久的,是上是下,下周就将作出定夺。

外围股市调整无碍A股再创新高

4300点:不会再是“到此一游”

  桂浩明

  本周三上证指数第三次站上4300点,前两次分别是在5月29日和6月20日,这三次之间差不多都有1个月左右的间隔。同为4300点,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很值得研究与玩味。

  第一次冲击4300点的时候,市场正处于极度的亢奋之中,在题材股强势上涨的推动下,股指一路攀升,甚至拒绝最起码的技术调整。大量资金不顾一切地介入,投机盛行,形成了极端非理性高换手率。虽然此时从盘面看,大盘依然有继续上涨的条件,但理智的投资者都很清楚,调整随时都会来,而且如果来得晚的话,下跌会更深。在消息面的影响下,5月30日上证指数开盘就在4100点之下,大盘来了个4300点“一日游”。现在看来,当时股市的上涨确实存在很多非理性的因素,行情是很不扎实的。如果没有消息面的影响,股指也许还能再往上涨一点,但无法避免深幅下跌的命运。毕竟那种靠高换手来支撑的题材股暴涨的行情是不可持续的,也是蕴含着极大风险的。

  “5·30”暴跌,使得股指一度回落到3404点,由于下跌过快,因此形成了超跌反弹。这波始于6月5日的反弹行情相当猛烈,到6月20日已经冲上了4312点。但因为是超跌反弹,个股行情显得杂乱无章,市场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龙头品种,其攻击力虽然看上去很强,但缺乏后劲。特别是当时还面临宏观调控不断加强的背景,加息、降低利息税、发行特别国债、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等都已箭在弦上,理智的投资者不得不考虑这些调控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所以,在再度摸高到4300点之后,买盘大量减少,抛盘不断涌出,股指在4300点上方仅停留了不到1个小时便告回落,从而结束了这次反弹。但这时上市公司中期业绩预告已开始,很多公司收益大幅增长,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股市市盈率偏高、泡沫四起的印象,从而对吸引外围增量资金入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这次股市的下跌虽然一度也很有杀伤力,但在3563点就止跌了。其后,有业绩支撑的绩优股、高成长股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品种,推动大盘缓缓上行。只是出于对宏观政策尚不明朗的担忧,才没有形成大的向上突破行情。明显看得出,技术反弹不能使股指有效地重返4300点,业绩浪却有望做到这一点。

  上周末,随着调控预期的明朗化,多方开始发力,大盘从3900点一线启动,没多久就实现了对4300点的又一次突破。和前两次不同,这次上攻是在各方面条件都水到渠成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冲击4300点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因为是一波新行情的开始,大盘不可能在4300点再作什么“一日游”,而是以此为新的平台展开新的行情。当然,要展开新的行情,就要夯实基础。于是,人们看到股指重新站上4300点之后并没有快速走高,而是在这里进行整理,引领大盘上涨的金融、地产等股票更是率先进行调整。其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为大盘进一步走高准备条件。股指第三次站上4300点与前两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但行情运行有序,个股结构也较合理。所以,这次有机会真正站稳4300点并继续走高,而不会再像前两次这样仅仅是“到此一游”。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缩量上涨:长线投资的印证

  传统的理论告诉人们,在股市中什么东西都可以骗人,唯有成交量骗不了人。在上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量价的配合,是难以创出新高的。正是由于这样的传统理论束缚着市场分析人士的头脑,因此在这轮大调整中,相当多的人面对着前面4300点处高挂的所谓M头,说在这个酷似“麦当劳”的大M头中堆积着几万亿的筹码,要冲破这个所谓的M头,每天成交量不创新高的话,甭想。
  然而,造化弄人,市场总是在与分析师们调情。仅仅三周时间,股市就一改颓势,靠两个题材犹如火箭的二级发射将上证指数推向新高。一级推动是公布了国有股减持的新规,使大盘在3562点处止跌回稳;二级推动是加息和减征利息税的“靴子”落地,直接推动股指跃上4000点并创出历史新高。令人纳闷的是,最近三周中,日总成交量超过2000亿的没几天,与天量相比更是天壤之别。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这是长期投资理念得到发扬光大的结果,市场的投资行为正在发生嬗变。

  一轮大牛市改变了人们做短线的行为方式,在牛市中,人们切身体会到管好手中的筹码远比天天在市场上买进卖出收益更高,特别是今年上市公司的优质中报更坚定了人们的持股信心,人们买了股票后并不天天盯着市场,人们持股不动了。这种投资行为结构性的变化,导致市场抛压减少,这是成交量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印花税上调之后,短线操作的成本加大,短线客的行为有所收敛,持股时间的延长也是导致交投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原因是在本轮大调整行情中,相当多的中小投资者退出股市后转投基金,人离开市场而资金并未离开市场,基金的操作行为与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差距很大,基金不可能天天在市场上大比例吞吐,这就导致了市场交投量的减少。

  市场抛压少了,然而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的资金“洼地”和当前负利率导致的银行储蓄资金搬家,股市依然成为人们追逐财富以及对个人资产保值升值的场所,资金进来多了而市场抛盘少了,股市岂有不涨之理。市场投资行为的这种嬗变是这轮创新高行情的主要原因,股市如棋局局新,如果死抱着老皇历就会对如今的市场看不懂,还认为市场不正常、不理性。

  内地股市远没到“全民炒股”的年代,但从市场的发展而言,全民持股却是一件好事,长期投资的理念在市场中发扬光大,这是让投资者分享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最佳方式。(应健中)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周刊:10000点不是梦
下一篇:新华社:如何全面正确地判断当前经济形势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