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韧] 来源: 2008-05-28 02:23
⊙姜韧
中国经济经历了粗放式快速增长之后,将进入转型时期。转型时期有很多问题,比如前几年汇率低估积淀下来的输入性通胀,资产泡沫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在目前中国经济体演绎,更曾在美国经济体的发展过程反复出现。很多人看到了短期的经济不利因素就很恐慌,甚至非常的悲观。而中国经济的潜力也许是很多人所不能预测的。中国的经济体发展过程也只有和美国这样的经济体的发展具有可比性。
现在中国经济所面临
1969年,道琼斯指数冲破了1000点,按照市盈率计算,IBM当时是39倍、思乐是50倍、雅芳是56倍。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1975年至1976年是美国股市上值得纪念的时期,这一时期,道琼斯指数上涨了60%。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这就是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经济发展没有结束,那么牛市也没有结束,所以短暂的下调给了投资者更多的机会。未来若回过头来看中国股市,不就是正在经历着类似的过程吗?若干年后历史会证明,投资者站在股指3000点的位置就好似1973年巴菲特事业的新起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