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李曙光,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少将军衔。我国著名集邮专家,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国家邮展评审员。他1960年开始集邮,集邮作品曾先后获得1999年、2006年、2008年世界邮展最高奖——大金奖,著有《实用集邮学教程》、《新中国军邮》等著作。
日前,来洛授课的李曙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少将集邮专家是这样“炼”成的
作为一名将军,李曙光有着过人的意志。他说,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坚韧不拔,就像他集邮一样,从10岁开始到现在,已经快50年了,一直没有间断过。
提起50年来持续不断的收集邮票乐趣,李曙光笑着说,开始收集邮票是受父亲的影响,孩提时代的他常常满足于收集邮票的数量,那时候,快乐是虽着集邮枚数的增长而增长的;到了中学,有了一些关于邮票的知识,开始成套的收集邮票,每收集全一套邮票,是最幸福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关注专业收集邮票的方向,身为军人的他热爱人民军队,喜欢了解研究人民军队的历史,于是,他开始锲而不舍地主攻军邮史这一目标,转向了军事题材邮票的收集,这也为他的“中国军邮史”邮集在世界邮展获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邮票,不可替代的美好回忆
李曙光编组的邮集曾荣获世界邮展大金奖三次、亚洲邮展荣誉大奖、香港第15届亚洲大洋洲国际邮展锦标赛荣誉大奖。特别是他的《中国军邮史(一九三四—一九五三)》曾经捧走北京1999世界邮展的大金奖加特别奖。
一部邮集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是与李曙光独特的集邮方法分不开的。在谈到集邮方法时,他谦虚的说,其实他采用的是比较原始、也比较普通的方法,就是按照自己所设定的框架去收集邮品,这些邮品,有的是拍卖的来的,有的是和邮友交换的,有的是朋友赠送的,总之,通过多方面的渠道来收集邮品。
正是有了李曙光二十年持之以恒的收集,才有了《中国军邮史(一九三四—一九五三)》这部精品邮集的诞生,在收集这部邮集的同时,他还收集了《国民党军队的军事邮政》、极限明信片等多部邮集。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的他,平日工作繁忙,这些精品邮集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正是他的执着与热情,才诞生了这部珍品荟萃的邮集。
相信邮展会取得圆满成功
李曙光认为,这次集邮盛会能够推动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能够集中展示中国集邮家近十年来收藏活动中编组的一些新的邮集,能够展现中国的风采;这次集邮盛会还能促使洛阳地区乃至中国与世界各国集邮爱好者的交流和学习,届时,还会举办一些学术交流等活动,这使得世界邮展成为一个集邮爱好者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的舞台。
“年轻人往往是在看到邮票的美好图案,或是参观一些展览后才受到影响开始集邮的,相信这次集邮盛会能够吸引全国特别是洛阳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集邮行列。”李曙光断言,这次集邮盛会定能促使国内集邮事业的发展,为我国集邮事业培养后续的人才。
李曙光说,洛阳曾经在宣传时提出“举全市之力办好2009世界邮展”,洛阳有这样大的决心、有这样大的魄力,相信2009世界邮展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打造名副其实的集邮之都
李曙光认为,洛阳要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集邮之都”,一定要普及集邮知识,因为只有普及集邮知识,才能使更多的人了解集邮、热爱集邮、加入到集邮的队伍中来,集邮的人越多,集邮事业才有后继力量,才能发展的更好;一定要着力培养集邮的相关人才,培养专门的、有实力参加国际集邮大赛的集邮家,组织和开展好集邮活动,以便集邮事业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多出好的精品邮集,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来参加世界邮展。希望洛阳以邮展为契机,建成名副其实的集邮之都。(记者 刘爱国 通讯员 吉战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