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04日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王威斯
近期,一股旋风倚借奥运雄风扶摇直上来势凶猛,这就是书法家郑久康接二连三几个文化举动所造成的影响与声势:向奥运会捐献“和谐奥运”巨玺、为河北保定幸福家园刻制“和谐奥运”巨印,保定久康艺术沙龙,北京魏公村久康工作室先后揭幕,北京妙灵山庄久康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隆重举行等,北京电视台等众多媒体予以重点报道,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同时让人着实感到郑久康先后的创作激情、深厚实力和雄健艺风。
其人奇事
郑久康早在1988年就获得了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1991年出版了《野草堂》个人篆刻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曾为之亲笔作序;1993年赴韩国参加书法篆刻表演,1994年与韩国书法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联展,一时成为北京青年书法家中的悍将翘楚、风云人物;此后又连获跨世纪和平杯国际书画大展二等奖、第三届韩国书法临书大展特别奖,作品入选北京首届艺术博览会、中国建设书画精品大展;近年来又在北京、保定等地多次举办个展、联展等。
郑久康先生性情乐观旷达,豪爽奔放且多才多艺,而其书风、刀风一如其人。观赏他的书法篆刻作品,你自会在其每幅字词的框架结构、线条飞扬、抑扬顿挫、笔起刀落间窥见其情感流泻、性格气度乃至生活情态。
从上小学开始,郑久康的大字就时常夺得全校第一名。而他真正将写字作为书法艺术钻研还是在1976年后。当时郑久康写书法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读帖、临帖,报纸上、墙上、水泥地上,无处不着墨;他初临颜字,后涉猎诸体;而在此时,他也逐渐对篆刻痴迷。
1992年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由北京团市委组织的金秋书市上,郑久康现场表演书法篆刻,挥刀舞墨,左右开弓,让围观的人们惊叹不已。
在迷上书法篆刻之前,郑久康曾是一名外科医生,曾在同仁医科大学深造,毕业后在工厂职工医院任外科大夫。而用过手术刀的郑久康先生也深刻地感受到如此经历对其日后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郑久康的生活艺术道路并不一帆风顺。随着工厂体制改革的推进,职工医院被迫解散。何去何从?郑久康做出了与企业脱钩、背水一战的选择,他是想看看能不能实现自我生存。
工作没有了,生活压力一下增大,但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郑久康开始自食其力。他为人写字刻章,到学校讲书法课,在家办书法班教孩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但郑久康一点都不悲观。
正是这样的乐观和豪迈,郑久康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在简陋的家中,郑久康写出了一幅幅参展获奖的大作品。而其书录的苏东坡名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巨型条幅等作品,都是他在床和钢琴之间只有80公分宽的夹缝中,白纸铺地,一手扶床、一手运笔写成的。
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悲壮、郑板桥的逍遥,是郑久康最景仰和着意仿效的。他曾书录了许多李杜名诗,反复把玩;大概也因姓氏和性情上的关系,还曾专治“板桥后人”一方用印,并视作珍宝。这很好地证明了郑久康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也让他狠练了一阵子“板桥体”,并将其风格较多地融入了自己的书体之中。
郑久康的学书之路走得十分扎实,他强烈反对“抄近道”、“假大空”。他认为近代“二王”、诏代颜柳欧赵无不以楷书书写佛经而闻名于世,那是学书练字的正途。有着传统的“慢功”才会有创新的“细活儿”。所以,郑久康用了几年功夫苦练临帖摹字,这也为其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
其人奇艺
除了书法,郑久康对篆刻的悟性和灵性也极佳。为了更好地研究书法篆刻,他对线条做了专门的研究。他认为,必须找到具有个性特点的线条才能创作出好的书法篆刻作品。最终,郑久康从天坛公园的古柏树受到启示、悟出门道,他也由此发明了独有的“绞笔法”,突出了枯笔及笔力的苍劲与老辣。
齐白石是近代史中书印风格最统一的印人。其印既有秦篆的雄强朴厚,又有以古为今的生气。郑久康对其深敬之,但并不完全因循,当他发现齐印是单刀法、一边崩时,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他开始尝试刀走中锋,一刀过去,两边崩,使印文气韵更加连贯,气势更加雄健。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一刀法,两边崩”的“摆刀法”,并不断在治印实践中将其丰富、完善。
“先练书法,再搞篆刻,笔法会进入刀法;先搞篆刻,再写书法,刀法会进入笔法。”这是郑久康来自实践的经验之谈,也可以说是他艺术路线的简约概括。郑久康还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随心所欲,而刻印的最高境界是写印。所以他的书法篆刻作品都无不呈现出一种无拘无束、自然洒脱的状态。
然而这种无拘无束和自然洒脱并不是无根飘缈、漫无边际的。正是因为郑久康对种种书体的长期研磨和坚实功底,才保证了其伤口的“矩度有常”。而他常在各种场合的即兴书法表演,真草录篆一挥而就,横竖撇捺各臻其妙,还可以在手指上缠纱布蘸墨书写甲骨文,更绝的还有左右手开弓和倒书、反写。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康体草篆”。
纵观郑久康的书法篆刻作品,总让人感到在变化多端和气势有效磅礴的背后有一种率真感。除此之外,郑久康的作品还给人一种突出的收放自如感。在其大量的激情奔放、挥酒自如的作品之外,亦有不少凝神敛气、精细入微的作品。诸如书法长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篆刻“宁静致远”、“吃墨看茶”、“壮思凤飞”等,都来得十分工整得体、细腻传神。
而这也与其日久天长执著的深研苦练和虔诚笃定的修身养性有关。郑久康从学习初始就喜欢读老庄,同时还对禅有很大的兴趣。他认为禅是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且与艺术最为贴近。并且读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体悟的过程,刻写的过程更成了郑久康参禅礼佛、修炼心性的履历。
可以说郑久康完成了他又一阶段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的跋涉途程,他的书印艺术风格也基本形成;狂放率真,刚烈劲健,汪洋恣肆,厚重大气,实为不可多得之书林佳境也。
如今的郑久康早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国际书画研究会会员、国家文化部讲议酒协会书画篆刻中心主任、游茗印社社长、金蔷薇文化沙龙书画部主任,经常主持操办一些书法篆刻活动。他的作品已经或正在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