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徐铭强:特供邮品何不在普票上做文章?

[日期:2008-11-10]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徐铭强 [字体: ]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特供邮品是越来越多了,会员特供邮品以及邮票钱币博览会、最佳邮票评选等大型展会时的特供邮品目前已成系列,会员特供邮品创意较简单,大多是在已发行的邮资票品上“加字”,或者是制成双连小型张;北京邮票钱币博览会特供邮品是邮票新材质、新技术的天地,如不干胶、绢质、全息彩印等轮番上场;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则取当年获奖邮票制作新颖的类似小全张的邮品,如第27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70周年”,28届的“党的十七大”等。   

 

说实在的,这些特供邮品虽然题材好、惹人爱,设计形式上也别出心裁,但往往由于发行量大、高价包装以及违规放货等因素,使得大部分特供邮品目前都远低于发行价,大大挫伤了集邮者的收藏信心。这些特供邮品都是纪特票。众所周知,纪特票一般都是一次性印刷,难以产生诸多特征与版式,即便是有了特供邮品这个新形式,也很难在传统集邮中派上用场,所以这些新颖的特供邮品的收藏就会有一些局限性。鉴于此,笔者想到,特供邮品何不在普票上做些文章呢?随着近年来新普票印刷技术的提高,普票发行越来越缺乏版式上的趣味了,许多普票研究者只能在肉眼不怎么好发现的荧光喷码上做研究,如果特供邮品能选择普票的话,不仅会增加普票研究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特供邮品的收藏阶层,或许还能解决特供邮品高开低走的市场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陈云江:市场机会少 短线风险大
下一篇:收藏日趋活跃 专家建议不宜盲目投资黄金纪念币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